智库调研
2019年11月号,总第263期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东亚国家与地区看“一带一路”系列之三
薛力(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1、在你看来,中国政府在2013年推出“一带一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饶兆斌:我觉得有多重原因,有国际和国内因素。从国际来看,中国面临地缘政治或地缘政治经济压力,需要开拓一些新的战略地点。“一带一路”是要向西,经过中亚,这是必然的方向,因为东边是以美日为主。而且中国也是一个中亚大国,我们往往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但在历史上它也是中亚大国,一直以来与中亚有很密切的关系,现在只是去重新发掘这层关系,而不是将自己定位为东亚大国。从国内来看,政治经济转型和西部大开发长期以来有所缺乏,沿海地区能够发达是因为和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中国内部一直没有办法(联系)。西部大开发搞了很多年,但没有外部环境能让其融入市场。“一带一路”就是搞好国外的基建、扩大市场,让中国西部省份可以更好地发展。如果考虑到命运共同体的说法是真实的话,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方面有很多发言权。中国现在产能过剩,在这些基础设施缺乏的国家搞基础设施建设正好可以互补,也正好可以解决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状况。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好以后,对促进贸易和建设市场具有一定帮助。从各方面来讲,从接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来讲都是互利共赢的。综合这几个方面来说,即使没有“一带一路”这个名字,这种步伐和趋势还是很明显的。有点类似美国当年的马歇尔计画,当然中国一直强调不一样,我也认为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你不能说“一带一路”完全没有受到马歇尔计画的启发,启发就是重整欧洲使美国具有市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确实需要“一带一路”的内容。

  薛:概括起来就是国内需要、国外需要、经济需要和战略需要。

  从国际政治来解释,可以从发展来解释,也可以从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解释。这些需求的合流促进了倡议的提出。

  薛:所以肯定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中国政府说的是经济和文化原因,你认为肯定是不够的对吧?

  那肯定的。……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