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进党能否解开两岸政策的死结
|
民进党最近弄巧成拙:9月中,党主席蔡英文大概觉得因为利用“花博会事件”搞得北、高两市国民党候选人灰头土脸,“形势大好”,未来执政有望,需要进一步拉拢中间选民了;因而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两岸政策稳定很重要,民进党如果重新执政,将会延续前朝的政策。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岛内各界人士和媒体的连番质疑:倘若重新执政会延续前朝两岸政策,何以现在无论在文宣还是既定政策上仍拼命反对现政府的两岸政策?既然在野时反对,又岂有理由重新执政时却要延续?结论是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已陷进退维谷、左支右绌的境地;民进党人脑子没有是非观念,只有操弄民意的权术。难怪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被问及对蔡英文的新讲法有何评价时,只是简单表示,“民进党常常说辞反覆”;“不知道这是不是选举语言”。
国台办发言人的谈话,显示了大陆与民进党相互之间毫无互信可言,民进党的政治诚信在扁执政八年已经透支殆尽,而该党新领导人上台后在此方面亦无建树。否则,为何这么重要的政策宣示却完全得不到大陆及岛内舆论的呼应,反而引来众多的质疑与追问?!
蔡英文是两年多前在民进党的扁政府因内外交困、走投无路而遭民众唾弃时接任民进党主席的。她上任后,台湾社会普遍期待民进党能清算扁政权的贪腐舞弊,重建党的两岸论述,令社会对民进党的感观彻底更新;民进党内也曾有这样的呼吁和反思的声音。但遗憾的是,这个任务对于蔡英文来说无疑是不合适的,作为“两国论”的主要策划者,蔡英文注定不会、也不可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因而,两年多过去,如民进党大佬林义雄所言“至今没有看到民进党有明显的改变”。
其实,无论是政府还是政党,既然是由人组成的,就会犯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纠错,没有纠错机制。这也是衡量一个政府、政党乃至一个个体是否僵化、老化、退化的标志。
不纠错、不肯改弦更张,本应受到民意的严厉惩处。但在蔡英文领导下的民进党,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却反而声望回复、气焰高涨,接连赢下数个地方型选举。原因何在?我们分析,主要可能有这么几条:
其一,蔡英文和民进党恶意渲染马政府两岸政策及大三通、ECFA的后果,声称会导致四百万人生计受影响、“丧权辱国”等,造成“速统”、“倾中”的社会错觉,令长期生活在冷战氛围、意识形态仍未完全脱去冷战思维余绪的台湾民众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加剧对未来的焦虑。
其二,有效地利用和放大了国民党执政及政党改革的失误,刻意制造国民党及马政府无能的印象,分化、拉拢国民党地方派系,在泛蓝和中间选民中散布失败和失望的情绪;此外,由于经济恢复需要相当时间,与民众期望有较大落差,致使民意产生剧烈情绪化波动,马政府民调一路走低。
其三,借用李、扁执政二十年推动本土化的惯性动能,以及民进党人失去政权后的失落感和焦虑感,利用“台湾人要出头天”的要求和意识,有意加剧族群和意识形态的塑造及定型,培养年轻骨干,巩固民进党的核心族群。
其四,某些国际势力明暗的支持和援助。他们制造舆论,混淆视听,向马政府施压,营造新冷战气氛,以帮助民进党蒙蔽民众。
不花心思,做彻底的反省、纠错和创新,以为凭着巧妙的言辞、新颖的包装和技术操作层面的小小改良,就能向大陆及台湾民众成功地推销自己老一套两岸政策,是民进党人思维上的重大误区。民进党不纠错,实质上是他们认为自己既往的思想路线和政策没有错;即便在执政时有差错,也最多不过是某个领导人在道德操守和个人品质方面的瑕疵,以及属于执行层面上的差错。只要目前这一套还有市场和选票,还能继续混得下去,就没有认错和纠错的必要;也不必披肝沥胆的洗心革面,然后费心费力地去苦苦思索、探究新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捣鬼有朮,也有效,但终归有限。”民进党这一套,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这不,一个“莫拉克”台风,就将“绿色执政,品质保证”的幌子刮到太平洋去了。更何况,民进党和蔡英文的说辞永远无法解开其两岸政策的死结:台独党纲和反对、拒绝“九二共识”的立场。退一万步假设,即罢民进党能够以欺世愚民手法再度执政,但不解开这个死结,能期望大陆会对民进党延续国民党执政时的政策吗?一旦回复到“扁执政”的时空中,两岸的和平发展还能保证吗?两岸的和平红利还能共享吗?不说别的,小小的台湾土产“凤梨酥”还能卖到200亿圆以上吗?
看来,不经过民意的严厉惩罚,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是难以有重大创新和突破的。所谓的“十年政纲”,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如何纠错以及在思想和两岸关系理论政策上的创新和突破,将是对民进党今后发展的重大考验,也必将决定民进党的历史及未来命运!
(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