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2010年2月号,总第146期

【 第1页 第2页 】  
推进两岸关系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和分析,两岸有识之士提出积累互信、务实合作,暂缓开展敏感的政治性议题谈判的主张。从两岸执政当局的新春表述看,显然这样的主张已经被接纳,成为当前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主要政策指引。

  但是目前不推动两岸政治谈判不代表要搁置这个议题。正如贾庆林所指出的,“还应着眼未来,积极稳妥地探索如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为今后两岸协商政治和军事安全等问题预作准备、创造条件”。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两岸学只身上。两岸学只应就此展开积极研讨,就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理出头绪,找到两岸均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求取共识,从理论上为破解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打通思路。

  当然,仅仅学只的探讨是不够的,“存在决定意识”,要使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当前最重要的,是帮助台湾经济摆脱世只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台湾经济好转。这是最大的政治,也体现了两岸一家,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的涵义。经济好转了,台湾同胞切身感受到两岸合作的好处时,主流民意和社会舆论自然会形成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氛围,内生出有利于推动两岸政治谈判的动能。

  在这样的氛围和条件下,两岸政治谈判核心议题经过学只预研磋商,取得共识,又有社会主流民意支持和舆论肯定,政治性谈判才能顺利进行,两岸和平协议以及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也才能顺理成章地达成。

  “风物长宜放眼量”。展望未来,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是势不可挡。作为亚洲乃至世只经济的火车头,中国带动的,岂止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而已!作为全球安全的主要支柱,中国稳定的,又岂止是亚太地区而已!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也开始起步,地缘经济时代的范式转移已经无可阻挡。而近期出现的所谓美国“脱台倾中”、“台湾芬兰化有利美国”等观点,则不仅是媒体上时髦的字眼,更是国际政治现实的必然产物。

  顺应大势还是逆潮而动,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做一个参与者还是一个旁观者,将决定未来台湾的地位与命运。我们相信有作为的政治家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更相信视野开阔的台湾民众不会错过与大陆同胞一起,共享民族复兴与伟大祖国尊严与荣耀的机会!

  (完)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