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寻找复苏与执政的突破口
|
马英九执政届满周年之际,恰逢台湾“立法院”两位立委补选。舆论普遍把此次立委补选视为对马英九执政当局的“周年考”。与马英九民调持续低落的行情一样,补选结果为国民党一小输,一惨胜;民意对马英九及国民党发出了警告。
经济情势不好,这是民意不满的主要原因。而台湾作为一个外向的小型经济体,经济环境主要受国际大气候制约。在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笼罩之下,台湾经济饱受创伤、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下滑自然难免,这是台湾无法左右和难以幸免的遭际。此外便是民众对执政当局除弊不力的失望,其具体表现为对陈水扁贪腐弊案的司法拖沓和迟钝上。
客观来看,这些瑕疵并不足以令民众对上台不足一年的马英九及其行政当局产生强烈不满。毕竟马英九执政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了台湾的安全处境,营造了和平的大环境,使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处于和平发展的大框架之中,消除了“台独”导致的战争危险。为台湾、为海峡两岸、为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正是由于两岸关系的极大改善,台湾才能在全球旅游急剧萎缩中迎来络绎不绝的陆客和在经济衰退中得到来自大陆的大批家电定单,在东亚地区率先反弹。
如此,何以民众仍旧对马政府怨言不绝,满意度低下呢?基本原因可能有这么几条:
其一,是马政府上台后未能彻底在思想上和政策论述上清算陈水扁和民进党政权的错误观念,致使一部分政府官员及民众仍延续过去偏激、狭隘的民粹思维,认为台湾近年来的落后和沉沦是大陆打压的结果。全然不知这完全是由于近十多年来台湾闭关自锁、拒绝正视中国大陆的崛起,不愿主动地加入全球化下区域经济整合的大潮之中,致使台湾经济找不到自己的合适定位,不断被边缘化之结果。
其二,台湾的经济体质在过去的八年中被逐步掏空,经济实力已大不如前。但由于当局未能在思想论述上“拨乱反正”,不少人并不知道台湾经济已陷入沉屙之中,仍然盲目乐观,以为“换人做”就可以回复过去“钱淹脚目”的日子。殊不知世界经济格局在这十年中已经悄然变化,中国大陆的崛起使整个亚洲乃至国际经济版图发生重大改变。台湾若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加入中华经济体的协作发展之中,经济难以根本好转。
第三,民众生活水准在这八年中不断下降,对新政府期望很高。而台湾独特的“浅碟型经济”塑造了“浅碟型思维”,部分知识分子包括媒体精英们也陷于浮躁、焦虑、短视的思维困惑中。他们看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不愿作深入探究,不知时间和耐心的必要性,所谓“三年之病需七年之艾”,更何况是八年乃至十余年之重症了。遇到问题、难题则一味归咎执政当局,一味以政治斗争和阴谋算计作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全然缺乏知识精英应有的眼界、胸怀和气魄,不能正确引领舆论和民众。加上政治反对团体的蓄意歪曲和恶意攻击,更令台湾公共舆论失衡,民众思想混乱。从ECFA在台湾引发所谓“主权争议”的争论中,就不难见证。
第四,不少民众法制观念淡漠,思维方式僵化。部分泛蓝民众延续传统思维,以为“一朝权在手”,便“可把令来行”,对司法制度缺乏耐心和信心。而泛绿民众则以意识形态凌驾法律之上,视扁家贪腐证据如无物,以政治考量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明瞭原因,便不难对症下药。马政府应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思维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及政治等领域的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将两岸关系的发展作为执政的突破口;其次是建构适应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论述,并将宣导工作放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位置,理直气壮地向民众阐明为什么两岸关系需要和平发展;台湾为什么需要融入中华经济协作发展体系;台湾的未来发展为何与中国大陆的发展密不可分等等。唯如此,台湾方有望跳脱旧思维和旧发展模式的桎梏,打破意识形态的枷锁,找到新的经济复苏及发展模式。
危机孕育着转机。马英九应充分展示政治领袖的魄力,不为杂音所迷惑,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拘系,在纷乱复杂的台湾政局中找准执政的突破口,为未来台湾的发展奠下坚实的基础。
(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