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地区合作长期有争论
中国在今后对于和谐地区的建设,将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中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非官方的渠道或者半官方的渠道加入到地区合作以来,一直对地区的合作有着再认识的过程,国内对此也有过不同的学术争论。
八十至九十年代,从中国正式加入PECC(一九八六)年开始,到后来中国加入地区安全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一九九四),国内对有利还是没有利、应不应该加入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担心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利益会不会因此而受损失?因为过去在冷战时候,中国面对的地区合作组织都是封锁、遏制或者说针对中国的。
中国在合作中增强了信心
经过这么多年的合作,中国逐渐在融入的过程中建立了信心,而且对地区合作有了新的认识。就是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繁荣,地区的繁荣对中国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与地区双方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而且从过去简单的要求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到现在要主动地参与地区的和平稳定的建设过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反映了对和谐周边的战略思想的考虑。
东亚的一体化建设有自身特点
从内涵来讲,除了我们所说的和平稳定的意义以外,可能还要有进一步的思考。就是从改革开放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几十年融入地区的经验来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含义以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制度上的要求。就是中国面对地区发展,同时地区的发展也在向一体化的方向进行。
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东亚创造了一些东亚独特的东西,中国的发展也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例证和模式。应该说,从目前地区一体化的建设来看,东亚的建设相对滞后,但是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在制度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显着,这是与本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治和安全的要求分不开的。
但是这个制度现在还不是很明确,中国与这个地区的一些主要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比如:“东盟加三”、“东盟加一”,还有东亚峰会、东亚共同体的建设等等,正在摸索,各种制度的雏形已经有了一些显现。
我觉得这个时候,需要中国与地区一起细致地把地区过去发展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结合中国加入地区的一些战略需要,在推动地区发展的过程面,使得地区的发展呈现一种良性和协调,其前提是和平与稳定。
胡仕胜:周边环境极其复杂中国必须主动出击塑造环境
中国周边环境极其复杂正因如此更要加以营造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周边环境,周边环境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甚至崛起的一个重要依托。而中国的周边环境非常复杂甚至说非常糟糕,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大国可以与我们相比。
我们有十四个邻国,大国一堆,小国一大帮,海上邻国又有六七个,正式有核的和非正式有核的也是围了一圈,是大国中最多的。地区热点问题、恐怖主义活动等比较集中,是一个充满了动荡的弧。也正因为如此,构建和谐周边的意义非常重大。从整个环境来说,中国与周边实际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通过和谐周边构建,把这个命运共同体打造好,是重要的课题。
我们与周边是休戚相关,尤其是随着我们走出去,随着我们在外部利益的拓展,那么外部尤其是周边的稳定,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人走出去的多了,海外的利益多了,必然会有一些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的事件发生。这就更需要我们如何关注周边地区,如何有力地加以营造。
周边的战略猜疑会导致域外大国势力的乘机介入
另外,随着中国的崛起,也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弹。周边大国也好、小国也好,往往会有这种反弹。
当然现在有些地区相对好一些,比如东盟地区过去对我们是非常戒备的,而过去的老东盟基本上是反共起家的。现在由于中国对区域安排的融入,对小国多做让与,使他们充分享受了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比较明显的就是,东盟对中国的猜疑、中国威胁论的声调等等,下降了非常多。
那么在其他地区呢?这种猜疑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南亚。当然中国在南亚的主要矛盾就是与印度的矛盾,而与其周边小国的关系相对要好得多。
这种猜疑引起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域外的、地区外的大国乘机介入。最近几年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是香饽饽,各个国家竞相拉拢,这也与中国的崛起有关系。由于印度与中国的战略互信不足,域外大国就很容易对印度进行战略拉拢,而印度也会对此大加利用,以为其大国崛起提速。这种战略拉拢的结果,必然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战略挤压,给我们营造周边增加了某些代价,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战略经营成本。比如我们要想从战略上拉拢印度,你可能要付出更多的资源,而我们手头的战略资源可能是比较有限的。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艺术地构建和谐的周边,显得意义更加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