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2006年5月号,总第101期

中共在国共论坛中释放的对台新思维
锺维平(香港)
中国评论通讯社评论员
  国共合作举办的经贸论坛已于四月十四至十五日在北京举行,在今次两岸乃至国际都瞩目的会议中,议题之深、观点之新、规格之高、气氛之好、结论之利,一切都是可以预期的。而且,中共中央在今次的论坛中,释放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对台新思维。

  其一,继续通过国共合作平台有效推动两岸关系

  在民进党政府无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拒不承认国共所达成的任何共识的情况下,这样的轰轰烈烈的论坛,对台湾、对两岸能起到影响作用吗?能有实际效果吗?会不会国共论归论、民进党关照关呢?也就是说,会不会出现放空炮的问题? 

  这样的疑问难免不会产生。去年连战访问大陆,国共达成共识,凡是需要台湾民进党政府核定的事情,一概做不了,一概落实不了。最奇怪的,连两只熊猫都送不进台湾,更不要说什么其它大事了。一拖就近一年了。很明显,代表公权力的民进党政府就是要让国共的共识在台湾流产,在台湾起不到任何作用。今次的国共经贸论坛,达成更多的共识,获得更大的成果,产生对台湾经济更加利好的政策。但是,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下结论,一定会受到民进党政府更加拒之门外的冷遇。 

  但是,暂时的掣肘、暂时的停滞、暂时的搁置,并不能说明国共经贸论坛将是一次放空炮的会议,是流产的会议,是没有作用的会议。 

  回顾近一年前连战的和平之旅,胡连会见之后,国共达成共识之后,两岸关系发生的变化,完全可以用巨变来形容之。重点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国民党自此士气大涨,人心团结,立场稳定;台湾民众对国民党刮目相看,支持度高升,长久不坠;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信任度大增,在两岸关系方面乃至国际政治舞台方面,都有所放宽,有所支持。 

  二,台湾分离意识得到有效遏制,两岸关系大大得益。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印象大获改观,对中共的和平方针甚为欢迎,恶性对峙的思潮退落,维持现状的理性恢复为主流,人民欢迎熊猫来台,同时也欢迎国共的互动。 

  三,民进党的急独思想突然一下失去了大市场,过去得心应手的通过制造两岸紧张气氛、稳固自己的选票与政权的做法突然失灵了,省籍牌、抹红牌、悲情牌等等越来越无效了,台湾社会的意识形态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大变化。民进党的方寸已经大乱。 

  我们不能完全肯定,近一年来的台湾政局的大变化主要是得益于国共的互动关系,但是两岸关系能够临危不乱,能够在重重阻力中稳步前行,完全离不开胡锦涛与连战的见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互动与互信。 

  展望今次的国共经贸论坛,其特点之突出,作用之突出,是能够得到时间检验的。而至少在三个方面,是马上能够起作用的,马上能够落实的,马上能够获得利益的。 

  一,通过经贸论坛,大陆方面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台湾经济的需求与作用,更加明瞭台湾需要大陆支持的政策;也就是说,凡是大陆能够先做起来的对两岸经贸发展有利的事情,大陆马上就可以进行政策安排。这不是空炮。 

  二,通过经贸论坛,台湾工商业者对大陆政策也更加清楚,对国民党出面搭建的两岸沟通桥梁更加放心,对未来数年内的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心中更加有数。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合作力度,是台湾业界当前的重要思考。这不会是空炮。 

  三,台湾民众对今后的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更加憧憬,对直接通航、对开放大陆游客入岛等等有利台湾经济民生的政策更加期待,对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更加支持。这不可能是空炮。 

  总而言之,抓住了民之所欲,抓住了民之所本,抓住了民之所意,就是抓到了实处,抓到了关键,就不会落空。国共经贸论坛,就是两岸有史以来罕见的为两岸民众谋福利的盛会,其影响绝对是长远而又有巨大现实意义的,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作用实在不可以低估。

  其二,努力构建经济一中的两岸新框架

  在国共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这是一个阶段以来,中共领导人关于两岸经贸关系的一次最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透露了不少新的精神、新的意涵。依据本评论员个人的看法,一个若隐若现的两岸框架值得重视,就是:经济一中。 

  何为经济一中?从贾庆林主席的讲话中可以归纳出几点:一,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是为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二,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是为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三,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有利于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四,加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可以实现共同繁荣。总之,两岸经济的合作交流是基于一个中国的原则上,同时有利促进两岸走向和平统一。 

  我认为,根据贾庆林主席的讲话精神,经济一中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的意涵: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两岸人民共同分享。也就是“三共”论! 

  长期以来,大陆一直在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一直视之为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并未有升华到经济一中的阶段。早期,大陆希望引进更多的台资发展自己;中期,大陆希望引进更多的台资财团,壮大自己。单方面的需求以及思维占比较大的空间,两岸如何“三共”的思考比较欠缺,时机也不成熟,条件也不具备。 

  自从去年胡连会之后,特别是胡锦涛主席在与连战主席见面时提出四点主张之后,经济一中的思维开始成形。中共方面开始致力调整角度,大幅向台湾倾斜经济利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分享的概念逐步成熟。经济一中,是正在逐步完善的两岸双赢的大思维、大格局。 

  中共经济一中思维的迅速发展,与大陆经济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大陆已经有能力为台湾输送经济利益。贾庆林主席讲得很清楚,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将造福于大陆同胞,也会给台湾同胞带来巨大的商机,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就是说,经济一中,不仅仅要着力大陆的经济发展,也要推动台湾经济的发展,大陆要承担双重的责任。今天的大陆,已经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这样的重任。中共构建经济一中的自信是有厚实的经济实力基础的。 

  同时,经济一中是可以得到台湾民众支持的,不拒绝的,是能得到大陆民众的理解的和拥护的。大陆经济的繁荣,直接造福于两岸民众,这是以民为本思想的重大实践。两岸民意特别是台湾民意的支持,也使得中共更加具有自信。 

  当然,经济一中与政治一中是密不可分的,就是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但是,与政治一中相比,经济一中当前更加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全民性。经济一中是政治一中的重要立足基础,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是重要的发展阶段,是重要的团结因素。对海峡两岸来说,经济不能完全融汇到一起,政治就不可能全面和解。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分享,经济一中!两岸需要共同作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早日实现。我们相信,经济一中实现之日,政治一中为时也就不远了。

  其三,胡锦涛以和平发展开拓两岸关系新空间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六日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新四点。新四点要论述的是一个问题,即如何促使两岸走向和平发展。在此时刻,胡锦涛如此全面完整地论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自然具有深刻的内涵,很不寻常。

  众所周知,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两蒋时期以及李登辉初期,因为台独问题尚不严重,没有构成主要的威胁,所以中共致力于和平统一,如何统一谈得很多。李登辉中后期,台独问题越来越麻烦,直至陈水扁时期,以台独为目标的政党已经执政,台独问题已是摆在中共面前的最严峻、最棘手的问题。在这段时期,中共仍然没有放弃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但是,反独斗争成了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所以,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大陆方面最为关注的是如何反对台独、遏制台独。中共的思考,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制止台独活动,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就会面临毁于一旦的危机。因此,大陆动员了一切力量,做好了一切准备,下定了置台独分裂于死地的最大决心。

  但是,台独分裂并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台湾最大的在野党国民党不仅仅与执政的民进党势均力敌,甚至大有超过的力量。全台湾要求维持现状、反对急独行为的民众至少占七成以上。这就决定了,中共与台独作斗争,是针对台湾政坛上的一小部分人,而非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民。故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仅仅反台独,是不够的,是不能够涵盖所有的作为的。也就是表明,反台独是重要的任务,但非两岸关系的主轴,更非中共唯一的目标。

  如何在统一与反独之间,找到一个务实的、广阔的、造福人民的政策空间?胡锦涛的新四点,是重要的答案。

  胡锦涛主席用和平发展来开拓两岸的新空间,从新四点中可以领会到几层意思:一,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并未有改变,两岸和平发展是有基础的。二,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利益,都支持和平发展。三,两岸交流合作可以促进和平发展。四,与台湾当局平等协商的大门没有关上,大陆的和平发展的诚意仍然存在。

  胡锦涛主席的两岸和平发展主张,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也符合中国大陆当前的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两岸和平发展,纳入到中共大政方针中来,是顺应了大趋势的。与此同时,和平发展是最有利维持台湾的现状的,最符合台湾民众现阶段利益的。大陆正在迅速迈向强国地位,现代化的道路也不愿意被打断,和平发展对大陆同样是重要的。所以,祇有和平发展,才有可能使得两岸关系走向双赢。

  形象地比喻,遏制台独是堵住了台湾走向危险的道路,和平发展则是为台湾打开了一道通向美好未来的大门。何去何从?人民当会自己选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