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峰:开场白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各位智库大咖来讨论香港的智库建设和香港未来发展的关系。我们在不久前的时候开过一场,也谈论了很多智库的问题,这是第二场。
我记得2013年美国一所大学来香港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香港智库的数量非常多,超过30家,在亚洲排名第6,当时这个新闻非常轰动,那是2013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了三年多,我认为香港智库早已超过30家,这三年香港智库发展得很快速,增加了很多,如果从数量上看,我觉得香港智库应该是鼎盛一时,这是有史以来最鼎盛的时期。
我对香港智库是最有感觉的,我1985年就担任中新社驻港记者,当时我们觉得最难采访的就是香港学者,那个时候香港的学者才开始研究香港问题,但更多的是靠大陆学者来帮忙,当时大陆研究香港的学者非常多。北京、广东的学者比较厉害。香港的智库在回归以前就有,但更多是像社团,而不是真正的智库,香港智库的历史很短。如果把国际智库的评价标准,把大陆智库现在的评价标准,拿来用在香港的智库上,那可能真的很差,但是按照香港智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它有很大的优势,有很大的特色,有很大的不同,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香港智库的宣传、资金等问题,以及特区政府对智库成果的重视程度的问题,确实跟其他地方不一样,但这取决于香港本身就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城市,香港在财经与金融方面的发展还不错,但在政治政策方面,以及在特区管治方面,不太具有全球意义,这也局限了香港智库的发展。但香港是资讯中心,也是国际上各种活动的中心,香港培育了很多关注国际问题和区域问题的智库,又具有一定的优势。
香港智库为维护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香港的落实,在港言港,发挥重要的舆论引领作用,对智库观点的传播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但如果不从这个角度来看,感觉不到香港智库的意义在哪儿。在新的形势下,香港社会面临一个大的转型,需要各种思想和观点,当社会要进步,需要观点来维持自己的运营、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时候,就会明白智库是多么重要。智库的言论思想可以引领时代进步,所以我们在找差距的时候,也要反过来看自己的需求。
说心里话,今天我们是有目的的在邀请各位,为什么有目的呢?我觉得香港的智库应该从分散走向合作,尤其是社会智库,应该成立智库联盟,
香港的社会智库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以爱国爱港为基本原则,具有家国情怀,拥护支持基本法;第二、广义上是民间性质的智库,而非官方智库,也非政党组织的智库,也不是政府财政拨款供养的智库;第三、港人主办,立足香港,关注大中国,具有融合两岸及港澳的胸怀与思维。不符合上述三大条件者,则无需纳入香港社会智库阵营。这样的社会智库为数不少,影响力不可忽视,如果得以构建社会智库联盟,则能聚集思想能量,彰显智库力量。
这一类的社会智库联盟,应该是彼此互相尊重,公平相待,不分大小,平起平坐。在面临社会重大问题发生之际,凝聚共识,以研讨会、早餐会、观点发布会、社交媒体平台等形式,及时发表见解、发出声音。在中央以及特区政府重大课题研究方面,可以形成合力,以互补机制运行。总之,香港社会智库联盟平台一旦构建,必能形成核心推动力以及统筹规划和引领作用。
此外,我还建议讨论筹建香港“大湾区智库”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在香港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心中无数,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中,香港没有具有足够实力的研究机构来应对,来出思想、提建议。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中,存在双向融合的思维:与内地融合,与国际融合。因此,香港自身具有重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国际融合的思想思路上,香港智库应起到领先的作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没有具有规模、具有思想创造力的一流智库,香港将被继续边缘化。另外,非香港智库在内地政策及实力方面的认识相当精密,但是缺乏国际方面的思想贡献。香港如果成立“大湾区智库”,则要从国际学界、智库界广聘人才,补足国际思维。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香港筹组“大湾区智库”势在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