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中国评论月刊
中华港澳之友协会
台北海洋技术学院两岸暨港澳政经发展研究中心
顾 问:徐鹰(中国评论月刊社务委员会主席)
主持人:张五岳(中华港澳之友协会秘书长)
策 划:郭伟峰(中国评论月刊社长)
周建闽(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
评论员:张荣恭(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
兼大陆事务部主任)
赖怡忠(民进党中央党部中国事务部主任)
张显耀(亲民党立法委员兼亲民党政策研究中心
主任)
刘一德(台湾团结联盟副秘书长)
简锡阶(台湾促进和平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执行人:罗祥喜(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
王 平(中国评论月刊副总编辑)
张仕贤(台北海洋技术学院两岸暨港澳政经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时 间:二OO七年第九次(总第一百一十七次)
地 点:台北中华港澳之友协会
张五岳:开场白
![](https://cnpic.crntt.com/upload/200708/30/zpyk_14713_1188463325909.jpg) 中华港澳之友协会秘书长张五岳
|
我们中华港澳之友协会跟中国评论有长期合作的关系,不定期就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议题,邀请台湾不同政党代表及专家学者举办座谈会,并通过《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把台湾多元的声音详实地呈现出来。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中国评论》月刊是目前唯一可以同时在两岸四地都公开发行的属于思想性、评论性的时政杂志;中评网的点击率也相当的高,中评网每天都有大量的有关台湾及两岸的讯息,在中国大陆还不能直接检索和查阅台湾新闻网站的情况下,中评网是中国大陆读者瞭解台湾的一个重要管道。同时,中评网在港澳台及海外,也有大量的读者。
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台湾几个主要政党智库最重要的智囊来到这里,就二○○八年台湾大选与两岸关系,特别是最近外界关注或关切的入联公投或返联公投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也希望为台海的和平与稳定略尽绵薄之力。
张荣恭:两岸情势比九九年更严峻
![](https://cnpic.crntt.com/upload/200708/30/zpyk_14713_1188463730035.jpg)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
|
台湾每一次的大选,必然会影响两岸关系,因为某些候选人为了选举的需要,都会提出涉及国家定位、冲击两岸关系的主张。就以二○○八年的总统大选来说,马英九当然是延续国民党的基本立场,承认“九二共识”,主张“一中各表”。
而民进党的谢长廷呢,现在看来,是希望走比较温和的路线,但也显然存在不确定性。大家看得很清楚,谢在美国访问的时候,提出三不,即不必台湾独立,不必台独运动,不必宣布台独;可是他回台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五年内完成“正名制宪”,这跟他在美国的承诺是违反的,这就是选举的需要,而会影响两岸关系。
在提”正名制宪”的同时,谢也必须打温和牌。除了两岸的政治定位,两岸的经贸政策实际上才是真正能争取选票的,尤其是争中间选票的一种最重要的策略。政治人物常常是用激进的言语来鼓动群众,可是他必须用温和的政策来解决问题。因此,陈水扁在二千年选举的时候主张直航,当选后也说推动直航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但是,他在位七年了,直航完全没有实现。而这过程表示什么?就是互利的两岸经贸主张,是能够真正争取中间选民的,祇是陈水扁上台后自食其言。
因此,谢长廷公开表示,他的两岸经贸政策,“跟马英九差不多”,显得比较温和。但他的主张能不能兑现,我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他的阻力基本上是来自民进党内部,也就是绿营政治人物对此立场不一,绿营民众也被他们教育得抗拒直航。
现在摆在台湾跟美中台三角关系上最迫切的一个议题,就是公投的问题。为了用比较激进的主张来鼓动民众,民进党和陈水扁提出“入联公投”,而国民党为了不落人后,提出“返联公投”。
我认为,民进党的“入联公投”本身,隐含了改国号公投和台独公投,所以国民党提出“返联公投”。两者一样要争取台湾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入联合国。谁都知道,公投不公投跟进入联合国没有什么关系,公投过了台湾也进不去。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号召民众说,我们主张要进入联合国,但国民党提出的中华民国重返联合国不涉及改国号的问题,更没有台独公投的意涵,而是强调维持中华民国的现状。这个事情到目前为止,我没有感受到美国和大陆对此的强烈意见,现在的焦点是集中在民进党的入联公投问题上。
我认为,入联公投会严重影响到美中台三角关系与两岸关系,有人甚至指出后果可能比九六年的台海危机更严重。但我认为,应该是用九九年的“两国论”来相比更贴切,因为九六年那一次选举前,大陆对台湾进行军事演习,而那个时候的情况是,李登辉势必当选,李登辉当时也还主张国家统一,大陆不相信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也就是九六年的选举,并没有出现执政党惹事的问题,现在则不同,受到各方关注的入联公投,就是执政者发动的,并且被视为刻意刺激大陆。
九九年李登辉提“两国论”时的情势跟现在比较像,但现在的情势又比九九年来得严重。因为:
第一,当时“两国论”的设计,内容包括废除“国统会”、修宪等,但当时祗有设计,没有实施,而现在“国统会”已经废除了,修宪也在积极推动中,第二共和的修宪版本也出来了,都在落实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所以情势比九九年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