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电讯

两岸及香港专家共论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

2024-11-05 00:22:57
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长林菁菁(中评社 段晓鲁摄)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李大壮(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11月5日电(记者 段晓鲁)11月4日上午,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讲客堂”第12讲——“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在恒生大学举行,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就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的关系、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及香港的作用等发表看法。

  本次研讨会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香港新界大埔乡事委员会、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协办。研讨会由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志宇主持,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出席,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长林菁菁引言。主礼嘉宾有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港台经济文化协进会主席、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副执行长张再兴,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梅州社团总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叶志明;主讲嘉宾有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虹、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教授邱坤玄、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刘子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台务部二级巡视员魏敬东、一级调研员潘世杰出席研讨会。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港台经济文化协进会主席、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致辞时表示,两岸及香港的专家学者就“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很有意义。这种研讨不仅有助于瞭解两岸同胞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共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入探讨并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可控的建议,最终促进两岸的共的利益。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致辞时表示,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客家精神需要致力开拓新内涵:第一,在尊祖敬宗方面,要开拓两岸客家人一家亲的新内涵;第二,在耕读传家方面,要开拓两岸客家文化的深度认同的新内涵;第三,在开拓进取方面,要开拓两岸客家人致力推动融合发展的新内涵;第四,在兴家报国方面,要激励两岸客家人在反对分裂、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上再立历史新功。

  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副执行长张再兴致辞时表示,他是个教育老兵,在台湾当了28年的高中校长,创办过两所五千人的完全中学、也到湖南办了一所三千人的双语实验学校,对促进两岸民间文教交流,不遗余力。他很高兴代表总会参加这次的盛会,首先代表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总会长、前陆委会主委张京育祝贺研讨会圆满成功,同时转达了名誉总会长苏起教授对两岸三地与会嘉宾的问候,并代为宣读了总会执行长张永山的致辞,相信“沟通产生共识,协调促成合作”,祝福研讨会圆满成功。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梅州社团总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叶志明致辞时表示,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已在香港、台湾、大陆多地举办十一场“讲客堂”研讨会,广邀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化解兵凶战危的台海局势、促进和平统一建言献策;积极推动多元化交流特别邀请台湾基层乡亲、大学、中学、优秀青年朋友、首来族等,通举举办丰富多彩的交流互动,促进三地青年在中华民族,同根同源上的情感交融。

  叶志明亦表示,“讲客堂”第十二讲讨论中华民族和客家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客家文化就是这条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支流。客家文化作为两岸共有特色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富有魅力。客家精神是客家文化最深层、最具有底蕴的精髓,是客家先民在500年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形成的家国情怀。

  在主讲环节中,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虹分享了印尼华侨的客家文化传承。她表示,客家人的迁徙与东汉末年的战乱有密切的关系,印尼也成为了客家人主要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印尼客家人主要聚集在雅加达、万隆等城市,印尼客家人注重客家文化的传承,很多客家人依然会说客家话,做传统客家美食。客家人在印尼的社区凝聚力强,并一起举办各种中华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所以,在印尼,客家人不仅保留了客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保留意识非常强烈,客家文化在印尼的发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强大适应力。客家文化跟印尼文化相互融合,这反映了客家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骄傲。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教授邱坤玄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客家文化的角色分享了看法。他表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这是台湾40岁以上人民的共同意识,中华文化是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根源。他说,1990年首次踏上大陆的土地,印证了国文、历史、地理教科书的叙述与深刻内涵。当前两岸在中华民族与文化的教育方面,台湾正进行“去中国化”,大陆则积极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中华文化。

  邱坤玄谈到,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客家文化源自大陆,两岸客家文化的交流浑然天成,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客家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至伟,我们要效法客家先贤,坚定两岸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的使命。客家文化的原乡意识,不是狭隘的地区意识,而是融合发展的典范,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

  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对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内在动力强劲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历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迁的,但客家人不论迁移到何处,包括迁徙到台湾,都不会忘记思念故土,不会忘记祖辈来自中原,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根”的意识比较强。

  罗祥喜亦表示,客家先民饱受战乱和压迫带来的痛苦,因此客家人对家园的安定,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崛起有着强烈的渴望。客家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妥协不投降的反抗精神,不甘被奴役被凌辱的浩然正气,百折不挠地反侵略反压迫的顽强斗志。这种大义凛然的民族节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成功,抗日战争的胜利,都与客家人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在台湾,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西方列强的骚扰和侵占,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护台御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客家人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刘子骥以“台湾客家迁台二百年的家族史”为题,介绍了刘氏家族从渡台及之后的发展演变和寻根过程,以及客家族群独有的“义民爷信仰”。刘子骥表示,客家族群的内聚力强,但也被政客视为可动员的“票仓”。他强调,瞭解家族史有助于增进客家族群情感认同与文化传承。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具有5000多年中华文化,一直维系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延伸开来讲,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一个中国,同一个根脉,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必须指出的是,民进党当局迄今拒绝“九二共识”,挑战“一中原则”,赖清德数典忘祖,多次叫嚣“两岸互不隶属”,抛出所谓“祖国论”,逻辑混乱,偷换概念。无庸置疑,祖国母亲“中国”,中华民族“根脉”,无以撼动。

  仇长根亦表示,俗话说,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事实也正是如此。客家人离乡背井,虽经辗转流徒,历经千辛万苦,但“重伦理、尚教育、隆师道,敬祖先,慎终追远”。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髄,客家精神展现“团结和奋进”“勤劳与坚韧”。标志性的“围龙屋”“客家土楼”等建筑,就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客家人英雄辈出,有晚清抗日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有外交家、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有抗日名将罗卓英、谢晋元,有开国元帅叶剑英等。如今,梅州将军馆完整地展示了546名梅州藉将军的奋斗史。可以说,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对此次研讨会作总结性发言。郭伟峰表示,今次讲客堂有5位专家主讲,内容非常丰富。讲者论述了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群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参与者。

  郭伟峰认为,在理论创新上,今次的论坛有三个相连结的新内涵:第一,通过加强对整个客家的论述,在客家人、客家文化与客家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连结上进行了理论的新探索;第二,通过结合形势的深度分析,在客家因素、客家作用与国家统一以及两岸融合发展相连结上提出了新观点,充实了新内容;第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两岸及港澳客家青年学生与继承学习客家精神、客家文化相连结上提出了新建议。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中评社 段晓鲁摄)
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副执行长张再兴(中评社 段晓鲁摄)
广东政协委员、香港梅州社团总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叶志明(中评社 段晓鲁摄)
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虹(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中评社 段晓鲁摄)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邱坤玄(中评社 段晓鲁摄)
香港两岸客家研究室主任刘子骥(中评社 段晓鲁摄)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中评社 段晓鲁摄)
现场来宾大合影(中评社 段晓鲁摄)
现场来宾大合影(中评社 段晓鲁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