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顺兴(中评社 束沐摄)
闽南师范大学、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主办,闽南师大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承办的思想者论坛11月22日在闽南师范大学举行。
中评社香港11月27日电(记者 束沐)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顺兴在近日举行的“思想者论坛:两岸融合发展实践的闽港经验”上表示,融合发展与精准施策并行,加快推进台湾的文化与教育正本清源。他认为,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民众中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为重要作用与意义。
由闽南师范大学、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主办,闽南师大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承办的思想者论坛11月22日在闽南师范大学举行。十余位来自福建和香港两地的两岸关系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李顺兴表示,之所以将教育与文化相提并论,是因为教育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也是传承文化的最主要渠道。换种方式讲,教育对于年轻一辈的知识理念输入,是先导性的,也是根深蒂固、长期影响、不易改变的。抓好教育的内容、导向和方式,等于抓好文化的感染和传承,这点必须要形成共识。台湾与大陆拥有共同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长期以来两岸对“同属一个国家”的国家认同的思想保障。
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顺兴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他表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一行时着重提出了“四个坚定”,并指出“两岸同胞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念是对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略的深层次诠释,对于两岸关系而言,就是要牢牢坚持“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底层逻辑,深刻领会两岸在共享和平发展红利与共同担当冲突风险的休戚与共关系。
他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海峡两岸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在2021年和今年来福建考察时都明确提出推动两岸融合的重要要求。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相比与其他省份,有着地缘、文缘、学缘、血缘等天然优势和历史关联。这种与生俱来的闽台关系,赋予两岸交流中更多的亲近感和归属感。但我们应引起重视的是,福建要把握好时机,这种亲近感很可能随着“台独教育”下台湾年轻一代的成长而不断淡化,具有相对浓厚“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老一辈台湾同胞不断淡出台湾经济、政治、文化主力圈,必然为福建推动文化教育融合带来更大的难度。
他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教育领域责无旁贷的任务。教育领域不同于军事领域、经济领域等显性的、直接性的融合,它是一种潜意识的、长效性、难以转移的融合,正是这种价值观的感化与灌输,决定着教育领域具备最难介入、最为敏感、最难达成的属性。在对台湾受教群体的价值观引领中,爱国和反分裂是国家教育主权的必然要求,包括体现于“民族认同”方面的身份鉴别、“文化认同”“方面的历史认知、“命运认同”方面的未来感知、“政治认同”方面的制度建构等等,都是教育领域融合的重点,也是教育融合的主要目标。
民进党当局文化教育领域“去中国化”的严峻形势
李顺兴指出,“文化台独”的推行者对台湾教育特别是对教师教育下手,重点对台湾青少年进行“台独”教育洗脑,培养“天然独新世代”,企图在意识形态方面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关系,裂造“台湾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对立。这是“台独”分裂势力政治操弄以实现其“渐进台独”的一贯伎俩。
他表示,台湾文化本身具备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特性,但在别有用心的“去中国化”建构下走向极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民进党持续推动“教育基本法”“语言发展法”“原住民基本法”和“文化基本法”等针对性立法,为“文化台独”铺路,特别是所谓“2个承诺、8项主张”,2个承诺是“每年增加文化预算”和“落实‘文化基本法’”,8项主张分别从历史观、语言、艺术、从博物馆、地方文化、文艺工作者、文化产业、传播平台和宣传体系等方面,鼓吹台湾文化所谓的“主体性”,妄图建立台湾文化的独立和自治体系,把“去中国化的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并列,促使近30年来的“文化台独”进一步升级,两岸抵制“文化台独”的形势更为严峻。
他认为,“文化台独”危害日益加深。“文化台独”是“台独”的内核,是“台独”分裂势力及执政当局政治操弄的重点工具和目标。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的“去中国化”改教材到赖清德所谓的“改造台湾社会”“洗涤台湾人心”“重建历史现场2.0”,400万年轻人的教材毒害, 民调数据显示,台湾同胞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者仅有3.5%,台湾教育已沦为“台独”执政当局思想操控的政治工具,教育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消极变化,通过教育灌输分裂思想,已经形塑了所谓的“台独民意”,最明显的一个结果,就是民进党持续上台。
他表示,文化教育领域反“台独”与正本清源任务更加艰巨。民进党深知教育领域的极端重要性,二三十年来不遗余力的推进台湾教育的“去中国化”,国民党的影响力正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而减弱,取而代之的岛内主流意识发生变化,寄希望于日美的政治思潮依然涌动。如果不及时有力阻止“去中国化”对年轻一代的灌输,和平统一的民众基础将受到威胁。
加快推进融合发展与精准施策的有效实践
李顺兴表示,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120万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生活,台商在大陆投资累计超过700亿美元。我们要把握好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在用硬实力去解决问题时一点也不手软,在用软实力去融合两岸关系时一点也不拖延。
他认为,把握重点融合与全面融合的点面关系,发掘同质文化感染和纠偏的潜在价值。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要达成心灵契合目标,需要一致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作为前提,需要相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沿革作为媒介,因此,发挥着两岸共有的族群认同原生作用的闽南文化,成为最好的、最直接的选择。闽南文化在两岸同胞之间具备“语同音,歌同调,俗同风,食同好,文同缘,神同源,祖同宗”的“和合”功能,强烈的敬祖认宗的意识,浓厚的血缘、祖籍地认同贯穿其中,推动着民间往来和族群文化的延续。我们可以继续在宗族文化上做文章,进一步扩大惠台政策,在台湾同胞回大陆开展寻根活动、经贸往来、学术交流、旅游观光给予支持,对大陆前往台湾交流活动给予支持,以更多实在的措施和优惠鼓励两岸同胞开展更多的接触和交流。
他表示,发挥惠台政策在融合发展的实际作用。为进一步在各个层面积极寻求与台湾地区的对话与合作,大陆在各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如人才登陆、引资招商、创业就业、定居旅游、教育医疗等优惠条款,取得一定成效。要变被动为主动,有针对的对台湾同胞的所缺所盼进行调研,再来有目的性的制定惠台政策和入台政策,让惠台真正做到岛内民众的心坎上,让入台更具明显效果,推动两岸更加频繁、更切实际的交流互动。
闽南师范大学、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主办,闽南师大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承办的思想者论坛11月22日在闽南师范大学举行。论坛由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顺兴和香港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共同主持。香港中联办台务部二级巡视员魏敬东出席。论坛评论员有: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龙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陈先才、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建民、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涂志伟、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陈顺森;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超讯》总编辑纪硕鸣、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大公报》主笔朱穗怡、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束沐。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由香港16家涉台智库机构联合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