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实习记者 李婷萱)天津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学术研究中心主任何慧俐日前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上发表观点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与魂,是两岸关系中最天然的联结、最深沉的力量,也是最牢不可破的纽带。两岸应该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建设共同精神家园。
何慧俐表示,中华文化在推进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里,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情感层面上想要能触动人心,最重要的是要能从思想层面上着手,而“文化”正是能链接彼此的内心思路、促进两岸心灵契合的最佳砝码。
何慧俐指出,推进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三项重要意义:第一,瓦解台独“去中国化”的谬论;第二,为统一后的台湾治理打好基础;第三,强化两岸同胞归属感与向心力。
何慧俐认为,可以从推进“两岸命运共同体”出发,凝聚两岸同胞的共同体意识,借此累积发展促进两岸关系统一的软实力,再将这股软实力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巧实力,将可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更为顺畅,为未来统一实施“一国两制”时,减少很多阻力。倡导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可以增进人民对于国家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因此应该不断地强化文化认同,进而增加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意识。
我们应该如何以中华文化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何慧俐表示,孔子毕生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最能为两岸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未来,彩绘出美好生活的蓝图。
何慧俐指出,两岸在老人安养这个区块,不论是在安养机构的硬体建设,或养护人员的培植训练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开展,可以相互借鉴与学习。但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如何能够让老人家活出更精采的后半生,是两岸可以共同合作的。
何慧俐还指出,两岸原本就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一家人,但是因为历史的因素,导致彼此的阻隔。要如何让两岸重回彼此相互信赖的情境呢?交流是互信的开始。2023年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 74.4%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应该增加互动。台媒分析称,这表明即便两岸关系紧张,台湾民众仍未放弃与对岸交流的机会,民众心声值得台当局重视,交流是民心所向,和平更是两岸同胞心中殷切的盼望。
本届中华文化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