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4日电(实习记者 李婷萱)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12日在京召开。12日下午,中华文化论坛·艺术家交流专场活动举行,海峡两岸四十余位艺术家出席活动。两岸艺术家分别从两岸共圆中国梦、文化传承与融合、影视传播发展力、影视传播发展力、书画文创与交流、文化认同影响力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
曾任人民出版社社长的黄书元表示,“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岸文化交流日益丰富,形式不断创新,领域渐次拓宽,水平逐步提升,为两岸民众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黄书元指出,“两岸文化交流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我们要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助理教授林政荣表示,“近年来大陆篆刻偏向运用古玺文字入印,在台湾掀起学习风潮,也成为台湾学子积极想深入瞭解的区块,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助于资讯的获得,也使得文字学的研究对于篆刻文字的入印使用再度受到重视。篆刻融合了书、画、印、石等元素,每一项目都是掷地有声的国粹经典,理解篆刻发展的脉络,并进一步比较两岸的风格潮流,有助于这门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艺术得以在学术界、艺术界、甚至大众生活里有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燕京理工学院副教授刘英纯从全媒体视角谈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就此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广纳各族群人才进入全媒体阵容;第二,对各界自媒体创作者做出奖励激励;第三,跨界组合,用多媒体融合的方式来创造更多元的素材。
著名台湾画家吴英杰就“国画在台湾地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看法,他指出,国画这一门技艺,除了得熟悉其基本的操作手法和技巧开始入门,由“技法地体验到熟练”,再到“技法的熟练从而形成自身的绘画语言”,最终达到“我自用我法”的境界外。更要认知到中华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问题,唯有先认知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绘制出属于中国人的国画,才能将这样的作品拿到全世界与各方艺术一较高下。
北京影视研究学院表演艺术学院院长应强指出,“两岸人民共同的民族文化生活为民族认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语言文字的相似性,还是节日习俗的共通性,都反映了两岸人民对于共同文化根源的认同身份。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民族文化生活等方式,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瞭解,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应强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岸人民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同时注重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届中华文化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大会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
大会现场书法交流活动(中评社 李婷萱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李婷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