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中评社 段晓鲁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11月11日电(记者 段晓鲁)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罗祥喜在11月4日由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讲客堂”第12讲)作主题发言时,分享了对两岸客家文化的研究和观察。罗祥喜说,两岸客家族群的主体在大陆,关注点在台湾,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内在动力强劲;在两岸关系处于低潮的当下,香港可以在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
罗祥喜说,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两岸客家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不仅是过去几十年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推动两岸关系深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谈了以下几点:
首先,两岸客家人有共同的血缘和文化基因。
历史上客家先人是被迫南迁的,但客家人不论迁移到何处,包括迁徙到台湾,都不会忘记思念故土,不会忘记祖辈来自中原,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根”的意识比较强。
客家人是台湾的第二大族群。客家人口的数量,依不同的标准或不同的研究推估有一定的差别,大致介于400万至600万之间,占台湾总人口数的比例,最保守的估计为15%,最的25%。
台湾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东部和福建西部。其中有近二分之一源自以前广东的嘉应州,约有自四分之一源自惠州府,约五分之一源自潮州府;其他有源自福建的汀州府及漳州府。
渡过“黑水沟”到了台湾的客家先人,依然保留了大陆“原乡”客家人的许多基本文化特质,包括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团结互助、念祖思亲爱乡土、崇文重教,等等。有调查发现,台湾客家人的客家认同相当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客家人都“以身为客家人为荣”。共同的血缘和文化基因,是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其次,客家人有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罗祥喜表示,客家先民饱受战乱和压迫带来的痛苦,因此客家人对家园的安定,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崛起有着强烈的渴望。客家人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不妥协不投降的反抗精神,不甘被奴役被凌辱的浩然正气,百折不挠地反侵略反压迫的顽强斗志。这种大义凛然的民族节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成功,抗日战争的胜利,都与客家人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在台湾,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西方列强的骚扰和侵占,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在护台御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客家人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其三,客家人一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罗祥喜说,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客家人都是积极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过去几十年两岸客家地区的交流互动非常多,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客家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开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中,客家籍的新闻工作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岸新闻双向交流是由客家人开启的:1987年李永得(高雄美浓客家人)与徐璐以台湾《自立晚报》特派记者的身份,突破当时的政治禁忌,绕道日本,首开先例前往大陆采访,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反响与关注;1991年闽狮鱼事件发生后,当时的中新社记者、今天的中评社社长郭伟峰和时任新华社记者范丽青首访台湾,更加引起轰动,从此开启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序幕。这是我们两岸客家人的骄傲。
近几年两岸关系愈趋复杂严峻,两岸交流受到很大的干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在两岸关系的逆境和低潮时期继续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许多客家人都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反对“台独”,支持两岸交流,是两岸客家人的共同主张。
其四,香港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罗祥喜说,香港是客家文化交流的枢纽,两岸及全球最早的客家研究和客家文化交流是由香港开启的,香港客家社团崇正总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1年香港崇正总会开启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早已成为两岸及全球重要的客家文化交流品牌,至今年10月已举办至33届。
罗祥喜表示,在当前两岸关系新变局下,香港的客家人及客家机构团体仍相当活跃,积极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林菁菁董事长创办的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就是香港的突出代表,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的“讲客堂”,是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新桥梁、新平台,受到各方关注,期待越办越好。
罗祥喜最后表示,两岸客家族群的主体在大陆,关注点在台湾,两岸客家文化交流的内在动力强劲。在两岸关系处于低潮的当下,香港可以在推动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
“中华民族与客家文化”研讨会(“讲客堂”第12讲)于11月4日上午在香港恒生大学举办,主办单位为香港两岸客家研究中心,协办单位有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香港新界大埔乡事委员会、台湾中华教育文化经贸促进总会。
中国评论通讯社罗祥喜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