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评数据

中评数据:香港施政报告受高度期待

2024-09-29 00:03:42
图1 特区政府就2024年施政报告展开公众谘询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此议题的声量与关注度按日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特区政府近3次就施政报告展开公众谘询后香港社交媒体对此议题的关注度按周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9月29日电/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发表任期内第3份施政报告。自7月16日新一份施政报告展开公众谘询以来,特区政府已与各行各业不同界别进行数十场谘询,并面向普通公众召开了两场地区谘询会,聆听各界市民对政策的意见,也收到多份来自政界的建议报告书。中评智库通过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后得出结论:香港当前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期,在土地房屋、本地消费、国际化等多个范畴的发展都遇到一些阻力。不过,香港社会整体对特区政府的治理能力与水平仍较具信心,期待其能保持过去两年多来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表现,在本年度施政报告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香港平稳发展、实现“由治及兴”。

  如图1所示,今年7月特区政府宣布就施政报告展开公众谘询以来,涉相关议题的声量与关注度在8月的两场地区谘询会期间录得最高峰值。可见,在这类面向普通公众开放的互动平台上,香港市民尤为踊跃就施政报告发表意见,而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界别的声音,以及特首李家超对此的回应,也在社交媒体引发非常炽热的跟进讨论。

  结合图2可知,与本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不同,在今年施政报告发表前的公众谘询期,社交媒体对此议题的讨论热度高度集中在地区谘询会及相关话题,该现象与2023年第二份施政报告发表前夕时类似。这一方面反映香港市民对李家超政府的新鲜感已消失,传媒也没有过分渲染“首份”施政报告、特首李家超“首秀”等话题点;另一方面,则体现越来越多舆论相信,特区政府会认真聆听市民的诉求与意见,只要经由合适渠道向特区政府反映问题,是能够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图3反映了香港社会当下最关心的各项政策范畴,可见攸关经济民生的土地房屋(关注度占比21.3%)、本地消费(关注度占比21.1%)两大议题已占据了整体逾四成二的关注度份额;而随着外部形势的复杂性日益加剧,有关香港如何维护独特性的国际化范畴也备受瞩目(关注度占比20.6%)。此外,在经济前景仍未明朗的大环境下,不少市民也希望特区政府能提出力度更大的“派糖”(惠民纾困)措施,要求派发现金或消费券、退税退差饷等舆论的关注度占比约为7.0%。还有观点期待特区政府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两地交流(关注度占比5.8%),令香港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发挥好背靠祖国的优势,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另今年施政报告的发表日期,正好与第一批“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赴港人才的首次续签非常接近,不少舆论也希望特区政府能在此时间节点,对多项人才政策进行检视与优化(关注度占比4.9%)。

  从图3可见,香港市民并不过多聚焦施政报告是否对国安政治范畴(关注度占比4.1%)有所着墨。结合图4可知,自今年3月特区政府顺利完成23条的立法工作后,香港社交媒体的风险情绪指数进一步受到抑制,强化了国安法生效以来所逐渐实现的稳定局面,故主流舆论认为,在国安层面再展开新的大动作并非眼下最紧急的要务。

  不过,不少市民仍十分肯定,特区政府近年来在教育和宣传方面,加强对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国安意识与爱国精神培养,认为此举能巩固香港在国安领域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部分舆论认为,随着乱港势力在本地社会逐步肃清,特区政府接下来的国安工作,应从过去重执法与司法层面的硬性对抗,转为软硬兼具的严惩打击与宣传教育并重。

  图5展示了过去一年来特区政府所推行的多项加强国安教育与宣传工作,其中“4.15全民国安教育日”的举办、香港首个国安展览厅开幕等皆引发较高的关注度。而且,上述各项国安教育与宣传工作,在社交媒体的讨论皆录得逾半成的正面舆情占比,反映其推展获得了强大的主流民意支持,特区政府接下来宜再接再厉继续推进。

  相对于不断夯实、稳步强化的国安层面,香港社会当下最主要的焦虑点无疑落在经济民生领域,其中土地房屋议题最受瞩目。目前舆论的着眼点主要聚焦私人住宅楼宇板块,由图6可知,随着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多次宣布加息,香港的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下称“楼价指数”)在按揭还款压力陡增下持续受挫,而社交媒体对楼市走势的焦虑情绪指数也随之大幅攀升。今年2月底特区政府宣布撤销全部楼市“辣招”(压抑楼市措施)后,虽刺激楼市短暂出现小幅反弹,但市场很快即回归观望看淡的消极气氛,也令社会对楼市走势的焦虑情绪指数自今年4月(楼价指数在全面撤辣后录得的最高位)后再次走高。

  面对连跌多月的楼价与萎缩的交投量,尽管部分舆论寄望于美联储接下来的减息动向,但也有很多市民希望特区政府能透过宏观调控,出台相关政策有力稳住楼价。不少观点表示,稳定且正向发展的楼价不仅能产生“正财富效应”,增强市民的信心预期、刺激消费;对于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香港的国际信贷评级也至关重要,故认为特区政府有必要在局势进一步恶化时出手。

  虽然近期私楼价格下跌议题的能见度有明显攀升,但社会仍十分关注基层市民的住屋需求,因此对公营房屋的讨论也始终保持热度。图7反映了目前社交媒体对公营房屋的主要关注点,可见出租公屋供应不足所衍生的劏房问题(关注度占比44.6%),依然是当下最绕不开的焦点议题。特区政府早前成立的“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于今年8月完成长达10月的深入调研报告,不少舆论希望特区政府能在此基础上,在出租公屋供应尚未能完全满足基层市民需求的过渡期,制定出完善的机制以改善劏房住户的居住条件,并保障他们的基本住屋需求。

  此外,也有市民关注近年来不断被揭发的滥用公屋现象(关注度占比31.0%),表示支持房署、房协等部门未来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对富户瞒报资产、长期空置公屋等浪费宝贵公共房屋资源行为的打击。另也有观点期望特区政府能完善现有的住屋阶梯,促进公屋住户向上流动(关注度占比18.0%),有关建议包括增加居屋、绿置居等房屋类型在整体公共房屋中的建造比例,以便让更多公屋富户能顺利经由住屋阶梯向上跃升,从而腾出原有公屋供新租户居住加快流转。

  除土地房屋议题外,当下困扰香港社会的另一大经济民生议题,无疑为全面复常后复苏未如预期的本地消费。本地消费外流、访港游客不如预期,导致当前多个行业市道冷清、结业潮持续,其中以餐饮、零售等服务业的受创尤为惨重。据图9、10可知,随着2023年初通关对经济的短暂刺激期结束,涉结业潮议题的关注度自去年7月以来明显升温,而其多个峰值皆与涉北上或外游以及涉访港游客议题的关注度峰值同时或稍晚于后者出现,与后两者之间呈现出较明显的正相关系。

  有中小企业主表示,在本地消费低迷的阴霾面前,他们的处境远不如大型连锁集团抗挨打,很需要特区政府及时施予援手,帮他们度过这段服务业的寒冬。不过,更多观点则认为,过去对企业提供一次性补助或贷款担保的方式治标不治本,指出根本在于如何提升香港服务业之于周边地区的竞争力,建议特区政府应依托本地情怀与特色文化,继续着力打造“香港品牌”增添自身魅力,以重新吸引本地市民与旅客回流消费。

  除经济民生范畴外,很多市民也关心特区政府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将如何稳固并增强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如图10所示,本届特区政府在头两年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在官方层级的往来,皆比与美西方国家之间的外事活动引发明显更高的关注度。有观点认为,面对美西方国家的围堵封锁,特区政府过去两年积极开拓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联系,值得肯定;不过长远而言,仍需寻求修补与西方之间的裂痕,恢复过去恒常的经贸联系与外交往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香港连结东西方的桥梁角色。也有舆论表示,虽然香港与西方之间的交往目前在官方层面仍比较紧张,但特区政府可以积极调动民间机构的活力,循经济、文化、体育等渠道先行打开缺口,努力缓和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

  虽然美联储开始减息,但当前的经济形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多数市民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都不甚乐观,因此期望特区政府能推出“派糖”措施的声音也不少。其中,以提升个人所得税宽减上限(关注度占比31.9%)、派发消费券(关注度占比24.9%)及现金(16.6%)等诉求为主,相关观点认为此举除了起到纾困作用外,亦能一定程度地提振本地消费;另随着最后一期电费补贴于2024年5月已注入各用户户口,也有较多市民希望特区政府能将电费补贴计划(关注度占比15.9)延续,表示夏天炎热所引致的电费大增令很多基层都吃不消(见图11)。

  尽管上述观点认为特区政府在民生艰困时期理应慷慨解囊,但更多舆论指出,当前香港的财政状况正面临不小压力,在财赤连年上升、财政储备减少、很多发展项目仍苦于资金不足的现实下,理应从大局出发,采取相对审慎的理财原则,因此未期望亦并不主张特区政府大洒金钱“派糖”。

  图12展示了过去一年来涉两地交流议题的社交媒体热度,可见两地在交通运输设施、人员、经济与文化交流等硬件与软件层面的联系正持续加深,今年6月高铁香港段首班高铁动卧开通、深中通道通车,今年8月中央赠港一对大熊猫的动向最新曝光、以及月底巴黎奥运国家队访港等时间点,皆在社交媒体引发声量与关注度峰值。

  主流舆论希望,特区政府能继续保持并强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往来,并在接下来的施政报告中,针对多个领域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优化政策,以推动香港更加全面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结合国家第20届三中全会的最新政策精神,找准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定位,令香港在两地的交流融合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特区政府近年来的人才政策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本次施政报告发表的时间点,恰好在两年前推出的“高才通”计划首批签证获批人士续签前夕,这意味着香港过去两年的“抢人才”政策是否奏效将很快揭盅。因此,社会上有不少舆论认为特区政府应提前检视相关人才来港后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人才所面临的问题在施政报告中优化目前的人才政策。

  图13反映了持“高才通”签证来港人才所关注的主要范畴,包括子女就学、职业发展、居住问题、语言文化差异等;其中,居住问题与职业发展两项令人才感到最为焦虑。相关舆论反映,香港的楼价高昂但居住条件却远逊内地,租金构成了目前家庭的最大头支出,对于未来能否在香港置业长期扎根并不确定;另也有内地来港人才表示,自己以往主要在互联网公司从事创科行业,但至香港后却明显感到水土不服,难以找到与过去工作内容及待遇相匹配的职位,指对自己在香港未来的职涯发展感到迷茫。此外,也有新来港人才以相对乐观的态度看待目前的生活,表示香港的教育资源相对优渥,能为下一代的发展提供更多上升空间,而且也相当享受香港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多元文化,唯希望特区政府能在住屋及职业发展上为新来港人才提供更多帮助。

  从图14可见,自本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社交媒体对其好感值虽受经济不明朗、外部形势复杂等不利因素影响,在香港恢复全面通关的蜜月期后有所下滑;但特区政府对准当前痛点、难点的多项施政举措,仍不时令其好感值出现反弹转跌为升。而随着施政报告发表的时间日趋临近,近月以来,特区政府在社交媒体的好感值稳步攀升,反映香港市民普遍对施政报告的政策举措抱有颇高的期待度,希望特区政府能提出精准有效的措施改善经济民生,提升香港的国际化水平。

  中评智库认为,尽管香港已走出修例风波与疫情的阴霾,从“由乱入治”迈向“由治及兴”,并持续稳步向前;但不可否认,正如特首李家超所言,香港同时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在经济民生、对外交往等多个层面皆面临挑战。而在这个时候,特区政府更应挑起大梁、积极有为,主动承担起带领香港突破瓶颈、重拾光辉的主导角色,回应香港市民对于安居乐业、接轨国际的诉求。香港主流舆论对特区政府最新一份施政报告的期待值很高,希望特区政府能广纳民情、聆听民意,在厘定政策的过程中秉持以人民福祉为本的原则,交出一份让广大市民都满意的答卷。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图3 香港社交媒体目前对特区政府各项施政范畴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香港社交媒体自2019年5月以来的风险情绪指数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过去一年来特区政府多项加强国安教育及宣传工作的关注度与正面舆情占比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自2022年7月以来香港的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及社交媒体对楼价走势的焦虑情绪指数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7 香港社交媒体目前涉公营房屋问题的主要关注点(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8 香港恢复通关以来涉结业潮与涉北上或外游议题的关注度变化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9 香港恢复通关以来涉结业潮与涉访港游客议题的关注度变化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0 本届特区政府头两年与美西方国家及与东南亚、中东地区的官方层级往来所引发的香港社交媒体关注度对比
图11 香港社交媒体涉各项主要惠民纾困措施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2 过去一年来香港社交媒体涉两地交流议题的声量与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3持“高才通”签证来港人才对四大最关注范畴的焦虑情绪指数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14 自2022年7月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特区政府的好感值按月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