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2023年初两地通关以来港人北上与内地访港旅客人次的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2 2018至2023年上半年的内地访港旅客统计数字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9月19日电/自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以来,香港旅游业呈现稳步复苏态势。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今年8月非本地居民入境人次突破40万大关,其中内地访客占比高达84%。不过,作为支撑香港旅游业的主力军,内地居民虽仍对赴港游有较强意欲,但其踊跃程度却不如预期。内地游客的恢复进度、以及香港对内地游客是否仍具吸引力等议题,在香港舆论场内的能见度与讨论度愈发升高。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透过综合分析香港社交媒体的有关舆情数据及官方机构的统计数字后认为:内地游客在疫后的反弹幅度低于香港社会的期待值,这当中有三年疫情导致内地居民的旅行模式与消费偏好发生改变的原因,也有香港本地所存在的不正风气、以及物价高昂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亟需香港特区政府与本地业界以及内地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除弊去芜,重新唤起内地游客来港的热情。
如图1所示,虽然全面通关后内地访港旅客大幅激增,但仍明显逊色于同时间北上内地的香港市民,两者更长期维持着一个显着的“逆差”(香港市民北上人次-内地居民访港人次),最高峰时北上较南下的人潮多逾25万人次,仅在“五一”小长假时曾出现北上香港市民人数被南下内地居民反超的例外。从近期的暑期旅游旺季也可一窥端倪,尽管内地居民访港人次近月有一定增长,但与通关后香港市民北上消费的热烈气氛相比却略显平淡。
由图2可知,新冠疫情期间,受两地往来受阻影响,内地居民访港人数呈断崖式下滑,对香港的旅游、零售、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今年初通关后,业界希冀迎来大规模内地客流以重振市场,但现阶段内地游客重返香港的速度却未如憧憬般理想,今年上半年内地访客人数虽超千万,但仍仅为2019年上半年疫情前峰值的四成左右。
按照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后,理应迎来一波报复式的出境旅游热潮,但内地游客却没有大量涌至香港,那他们去哪了呢?据图3可知,由于在与国际恢复往来初期,中国并未马上开放日韩等热门旅游国家的旅行社出境团队游,因此港澳地区是今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外旅游的最热门目的地(占比约77%)。不过,与2019年上半年的旅行社组织出境游统计数据相比,澳门所接待的内地游客数量明显比香港复原得更快,2019年上半年其以团客形式所接待的内地游客数量仅为香港的一半,但自今年通关后在赴澳内地游客的强劲反弹势头影响下,2023年上半年澳门所接待的内地游客数量已急升至香港的2倍左右。香港的内地客源复苏之所以较预期落后,也与各出境游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在疫后重新洗牌有关,澳门这类性价比更高的旅游城市日渐取代香港成为内地游客的新宠儿。
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游客回升缓慢的困局也有不少反思。如图4所示,在众多可能导致内地游客增速疲软的原因中,“对内地人存在歧视现象”一项引发了最多香港网民关注,其次是“物价高昂”、“服务接待能力不足”等。对比一海之隔的澳门,内地居民对香港的感情相对更加复杂,2019年修例风波所触发的政治震荡虽已远去,但其对两地居民情感所造成的撕裂并非短期内就可弥补,这重阴霾使不少内地居民对赴港游存在迟疑与顾虑,担心会在当地遭遇歧视而影响旅游体验。
相反,内地游客对澳门的旅游印象明显较为正面,除了没有负面政治因素的干扰外,澳门相对较低的旅游成本也更受内地游客青睐。不同于以多日游为主的香港,面积更小的澳门更适合一日游的游览模式,令旅客可以省却一大笔高昂的住宿费用,且旅客也可选择在邻近珠海价格较低的饭店落脚,这也是景点主要座落于市区、较难在深圳安排住宿的香港所相对减分的。
虽然香港社会存在一些歧视内地游客的不良风气,部分内地游客也曾遭遇过店员的冷待或白眼,但这绝不是香港服务行业的常态,大部分服务业员工都秉持着“顾客至上”的心态诚恳接待游客,这也是多数内地游客来港旅游后的真实感受。不过,由于挑拨两地民众之间的对立、述说自身在港被歧视的所谓“亲身经历”,是在社交平台上迅速窜红的流量密码,故近几个月以来舆论场内充斥着很多此类抹黑香港形象的负面言论。
由图5可知,香港社交媒体对涉港游舆情的负面情绪占比自通关后明显跃升,近几个月来更一直处于50%左右的高位,反观正面情绪占比则长期在5%上下徘徊,足见社交平台在涉港旅游议题上的高强度负面输出。仔细梳理唱衰香港的贴文,发现它们多借助恶意剪辑或以偏概全的方式放大两地矛盾,不仅强化了内地游客预设来港后遭遇歧视的消极心态,令很多原先兴致勃勃的内地居民打消了赴港游的念头,进一步加深了两地居民对于歧视议题的误解。
除歧视现象及其所延伸的服务态度问题外,物价高昂也是内地游客不再狂热追捧香港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内地整体经济尚处于疫情结束后不久的复苏阶段,内地游客的消费观念与行为也因应这个特殊时期而发生转变,再加上今年港币汇率一路走高,令内地游客赴港游的成本大大提升。种种因素迭加,导致香港过去以“购物天堂”为主打的旅游品牌,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正持续下降,难以与疫情前相比拟。图6显示了今年1至8月香港社交媒体最关注的4个内地游客赴港游目的及其与2019年的同期数据对比,可见购物消费虽仍是内地游客来港游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但其绝对地位正逐渐为其他更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所动摇。与2019年1至8月相比,在2023年同期香港社交媒体涉内地游客赴港游目的的讨论中,有关购物消费的关注度较排名第二、三的观光打卡与文娱展览的领先幅度明显缩窄,从2019年时约为后两者的2倍左右,减少至2023年同期的约1.4倍。
内地游客消费习惯的改变,虽然冲击了以往以购物拉动游客量的传统旅游模式,但当中也蕴含着很多有待开发的新机遇。内地游客对探索香港城市人文和文化底蕴需求的上升,正是香港发展深度游、沉浸游等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转型契机。
有舆论认为,香港存在旅游特色缺乏(关注度占比10%,见图4)的硬伤,因此不看好购物游以外其他旅游模式的发展空间。但事实上,香港作为一个东西方交汇的枢纽城市,除了拥有中西合璧且历史悠久的文物建筑外,还有充满异国风情的特色地区,更有郊野公园、海滨沙滩等优美自然风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都是香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潜在优势,有待特区政府与旅游业界做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向内地与国际旅客展示一个更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香港。
而另一方面,对于占比仍具相当份额的购物型内地游客,在物价高昂以外,有限的免税额度也是另一使其打退堂鼓的消极因素。据图7可知,旅客从香港入境内地时的单次免税额不得超过5000元,若超出则需缴付相应关税。相比之下,海南自贸港免税购物限额已大幅提升至100000元,较仅为其二十分之一的香港显然更具吸引力。自由行迄今已实施逾20载,在这个过程中内地居民的收入有大幅提高,而香港的物价水平也有显着攀升,再维持与过去相同的免税额显然不合时宜,难免会削减内地游客赴港购物的热情,也不利于在内地民众间推广香港“购物天堂”的口碑。
新冠疫情虽已结束,但其所导致的旅游、零售等服务行业人手流失的问题,却非一时三刻就能妥善解决,其所造成的服务接待能力(关注度占比18%,见图4)不足对旅游业复苏也形成不小阻力。
如图8所示,尽管香港劳工市场的失业率自2022年疫情后期以来持续获得改善,但整体就业人数却没有显着反弹回升,与2018、2019年疫情前的高位相比,仍存在16至18万的就业人数缺口。“请人难”的现象在各行各业间虽皆不鲜见,但服务业所面临的问题却尤为严峻。有旅游业从业者透露,过去几年在疫情的重创之下,大量旅游业同行选择转投其他行业,导致业界流失了近90%的人手;此外,近期极低的失业率水平,也为招揽新血入行增加了不少难度,估计目前的人手恢复仅约疫情前两成。特区政府与旅游业界在积极对外宣传香港的同时,也需回头检视本地旅游业目前仍非常突出的人手不足问题。
由图9可知,在两地恢复通关初期,尽管香港旅游业的接待能力仍与疫情前相差甚远,但多个内地低价团已以迅猛之势卷土重来,并在香港社交媒体引发了较高的关注度,同时也激起不少网民的负面情绪。低价团赶鸭子上架、重量不重质的旅游模式,明显超出了当下香港旅游业的负载能力,在土瓜湾、红磡一带出现的内地游客街边吃盒饭、堵塞人行道等乱象,不仅对当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为旅客所带来的旅游体验也相当不理想。在当前旅游、零售等多个服务行业接待能力皆不足的现实条件制约下,香港特区政府与旅游业界更需积极思考如何提升游港旅客的人均消费,透过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方式,以有限的接待人手缔造更高的旅游价值。
中评智库认为,疫后内地游客市场所反映的新变化,需要香港特区政府携同本地业界与内地政府一起及时回应、破旧立新。针对两地矛盾被挑拨所衍生的歧视问题,特区政府除了在本地舆论场内做好正面引导与公众教育外,还需重视在内地舆论场中的宣传、推广与释疑工作,减少内地游客对香港社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而针对旅游成本的问题,特区政府一方面可与旅游、零售业界协商出台优惠政策,如派发旅客消费券、联同商界提供折扣优惠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内地政府之间的沟通,争取因应通胀水平的变化提高免税额度,刺激内地游客来港购物消费的意欲。此外,特区政府与旅游业界之间,还需就提升服务接待能力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等议题持续通力合作。香港除了应该反思由来已久的购物游模式,也应积极潜在的旅游业资源,打造更多的旅游品牌。我们相信,东方之珠号列车一定能够承载更多旅客,激发出无限“兴”的动能!
(记者:林昊,分析师:方来牟,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图3 2019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内地居民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访港旅客回升缓慢各主要原因的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香港社交媒体有关小红书中涉港旅游舆情讨论的正负面情绪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6 2019年1月至8月与2023年1月至8月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旅客赴港旅游各主要目的的关注度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7 内地旅客于海南与香港的免税购物额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8 2018年至2023年7月香港劳工市场整体就业人数与失业率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9 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低价团的关注度及负面情绪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