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综合

李隆生:特朗普关税政策会加剧台产业空洞化

2024-11-30 00:32:45
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评社 方敬为摄)
台中科技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1月30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官方评估美国共和党籍总统当选人特朗普未来对中国大陆加征高关税,台湾企业可望间接受惠,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台商受惠未必代表台湾受惠,台湾本身的环境不利于制造业回流,台商接单,大多在第三地生产,再加上特朗普要求台湾科技产业链移出的政策走向,台湾的产业空洞化恐怕加剧。

  李隆生,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美国康乃狄克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圣约翰科技大学商管学院院长、静宜大学国际企业学系主任等职。有中美三校博士、台湾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经历。

  “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11月20日邀请经济部报告“美国总统大选后,对于推动台美贸易及科技建立合作架构之影响”,根据“经济部”评估报告,特朗普新政府执政后,如果未来真的对中国大陆全面加征60%关税,部分台湾企业将因“转单效应”受惠,间接促进台湾经济贸易增长。

  对于台官方的评估,李隆生表示,相关说法在逻辑上没有问题,当中国大陆的关税大幅度上升,各家厂商为了减轻成本压力,可能将本来在大陆的生产链转移,寻求替代方案,台厂就有机会取得转单效应,因而间接受惠,只是关键在于,台商受惠未必代表台湾受惠,反而台湾要谨慎应对特朗普的经贸政策。

  李隆生说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最终目的是要制造业回流美国,让美国掌握产业优势,寻求经贸话语权,尤其是针对高科技产业相关战略物资的掌握,换言之,长远来看,台厂起初可能间接受惠,可是后续随之而来的,或许就要面对美国施加的产业链转移,或者技术外流等压力。

  他说,台湾要在美中贸易战2.0受惠的前提,除了转单效应外,重点还是产业能否回流台湾,只有能够在台生产外销,才可望带动台湾日益萎靡的传统产业,否则所谓的转单效应,顶多只有部分台厂受惠,而大多数是台商接单、第三地生产的模式,最终就是厂商得利、股东得利,台湾可能反映在帐面经济数字上,实际上却对整体的经济及产业环境没有太大帮助。

  李隆生指出,台湾本身的区位,难以承受制造业回流,首先胃纳量不足,再来是产业投资环境不佳,五缺(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能源问题,台湾即使要把主力都放在高科技业,供电也开始出现吃紧的状况,世界先进积体电路公司11月11日公告,位于桃园的晶圆三厂于中午因供电系统设备异常,致使厂区电力中断。换言之,台湾就连要发展高科技产业都电力不稳,何况是容纳其他制造业台商回流?

  此外,李隆生说,根据特朗普的产业战略,显然有要求台湾科技产业链移出的政策倾向,特朗普强调重要的战略产业供应链,离美国本土越近越好,又或者要在友邦地区,所以未来会调整过去的贸易模式,从“离岸外包”(Offshoring)逐渐转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近岸外包”(Nearshoring),终极目标则是“在岸外包”(Onshoring)。

  他说明,特朗普主张建立邻近、可控、可靠的产业供应链,台湾最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业会被美国优先锁定,包括半导体业、电子业、资通讯业等,站在美国的立场而言,上述产业不宜留在台湾,因为台湾离大陆太近,一旦台海发生冲突,地缘政治风险攀升,台湾的供应链就会出状况,因此特朗普必然会要求台湾科技业转移,即使无法搬到美国本土,也要迁出台湾。

  李隆生表示,未来台厂直接在台湾之外设厂生产,就近供应在地国或者是目标国的需求,在美方的要求下,将是必然的趋势,台湾的产业空洞化则将面临加剧的危机,贫富差距也将随之拉大,因此评估特朗普的经贸政策走向,台湾的长期忧患可能远高于短期红利,这点需要谨慎看待。
电脑版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