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药房”将会遍布全港十八区,每区五至六间。(图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施政报告提出2026年第四季推行“社区药房”计划。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社区药房”将来遍布全港18区,每区五至六间,主要服务公立医院、居院舍或慢病共治病人,让病人在合理距离内取药;公立医院日后会集中帮助有紧急需要及危重病人,医管局普通科门诊在改革后,将主力照顾弱势社群。
门诊日后主力照顾弱势
施政报告提出,全面审视医疗体系的定位和目标,改革医管局、卫生署和基层医疗署的职能和分工。卢宠茂昨日表示,医管局、卫生署,以及基层医疗署将会重新定位,目的是要发展基层医疗,令三个最大的医疗服务能够各司其职、做好本分。
他指出,医管局定位是四方面,首先是帮助弱势社群、贫穷、无经济能力的人;其次是急症、危疾、突发性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第三是较复杂、要多学科、跨部门合作的病例;最后是培训。
公立医院日后将会集中帮助有紧急需要及危重病人,基层、低收入人士、负担不起“慢性共付”的病人,将会由普通科门诊照顾。卢宠茂认为,不属于弱势社群的病人,例如只是偶发性伤风感冒,不应找医管局求医,而是寻求家庭医生。
至于一小部分基层低收入市民,例如综援人士,或家庭要有社会福利援助,则会集中在现有的普通科门诊照顾,包括令他们能够参与慢病筛查。他强调,改革后,危重病人并非不用付钱,仍会设立收费机制,经济能力有问题的弱势社群会有豁免机制。
施政报告提出,推行社区药房计划及基层医疗药物名册。卢宠茂表示,目标是透过医管局采购,然后到家附近的社区药房取药,又希望协助院舍,甚至利用科技重新包装药物。
对于社区药房延至2026年推行。卢宠茂解释,因为药物采购过程复杂,并且要找到合适药房运行,加上需要有获足够培训的药剂师和电脑系统等,社区药房必须覆盖全港十八区,同时每区都要有一定数量分布,初步估计每区最少有五至六间,并设立在合理距离位置,才能够令市民习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