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汪毅夫:红军台胞女英烈施英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0:05:50  


图一,张爱萍将军亲笔信(来源:涂志伟提供)
  中评社香港4月29日电(作者 汪毅夫)2019年4月,我在《漳州振成巷的台湾孩子》一文写道:“漳州振成巷曾住着汪、施等台湾人家。受长辈教育和抗日、革命思想的影响,漳州振成巷的台湾孩子倾向进步”,“1930年2月,漳州振成巷的台湾的孩子汪瑞椒、汪琼英、施月英、施月娥、施月霞等参加‘台湾解放运动牺牲者救援大会演艺会’,义演话剧《民族魂》《血溅竹林》。演艺会职员曾遭‘军人围殴’和‘奸人告密’,日本驻厦门领事馆接获密报,派‘日本奸人’赶赴漳州,欲行逮捕。漳州振成巷的台湾孩子也许完全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她们的活动被写进了日据台湾当局警务局的情报里。”这里所记施月英是施家姐妹里的大姐,当年16岁。施家姐妹的父亲施至善是台湾彰化人,台湾共产党党员、台湾文化协会成员,当年居住在漳州振成巷(又称枕头巷)。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漳州。遵照施至善的志愿,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施至善夫妇及其一子四女到了中央苏区。在苏区,施至善一家得到刘伯坚、罗荣恒、邓子恢、周恩来等红军将领和中共领导的关爱和照顾,施家后人至今感念。施至善改名施红光,被分配在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作,参与筹建“反帝总同盟”(又称“反帝拥苏总同盟”);施月英改名施英,与妹妹施月娥一起在瑞金红军特科学校担任政治文化教员。施英幷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斗争。1935年,施英在反“围剿”斗争中失踪,时年21岁。

  1963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亲笔致信漳州市人民委员会(即人民政府),证明施英的革命经历和为革命牺牲的事实(图一)。张爱萍上将写道:“施英原是江西瑞金的红军学校担任文化教员一类的工作,当红军长征,她在何处我就不知道,因为我当时在前方,幷未与她在一起。如她与刘伯坚同志在一起,很可能是牺牲了,但亦有可能被俘。我记得:施英与其妹施月娥(现在漳州)同一老区工作,月娥或许知道她下落。施红光是应该予以照顾的。亲启不复。敬礼 张爱萍。”1983年7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施英为革命烈士,幷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图二):“施英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颁发此证,以资褒扬”。红军台胞女英烈施英牺性后,其家人作为定居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数十年来为抗日、革命、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传承烈士的精神、秉持忠厚的家风,令人钦佩!

  附带言之,我写作本文时怀揣着对红军台胞女英烈施英崇敬的炽热情感!又,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方丽云、施秀雄、涂志伟和赵月英等漳州友人的指导和协助,谨此鸣谢!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