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中日关系发展基本态势分析与判断

http://www.CRNTT.com   2019-04-21 00:04:49  


 
  一是乐观主义者。对当前中日关系缓和与改善给予高度肯定,对未来中日关系发展前景乐观期待。张晓磊、吴怀中等学者是乐观派,他们撰文认为,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积极向好”,有“更多乐观的正面期待”,“再次回到最低谷状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⑪。

  二是悲观主义者。对当前中日关系改善持谨慎态度,对未来发展前景持保留态度。有学者认为中日关系走不出“螺旋式沉降的历史怪圈”,即当前表面改善,但实质对抗性不变。黄大惠教授在2018年12月23日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时表示,日本与美国有同盟关系,使得日本在与中国合作时会受到美国因素牵制,而且日本国民对华好感度仅在10%左右,显示日本对华政策的民意基础相当脆弱,对中日关系改善不要抱有太高期待⑫。北京大学染云祥教授认为“目前中日关系的改善确实有可能在数量和规模上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但是在品质与性质上却很难提升至更高水平”⑬。

  三是不确定派。认为安倍对华政策调整还处于表层,并未真正改变“政经分离”战略,只是处于日本战略调整的需要,而不是中国战略需求的调整,难以就日本对华政策前景做出明确预期⑭。

  那么,如何客观与准确观察判断当前中日关系与未来发展前景?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甚多。如日本首相的国际观与中国观等执政路线、中日结构性矛盾与历史敏感议题、周边与国际关系形势变化等,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不易准确判断。不过,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都是变化的,就表明中日关系一直是动态变化的,不可能直线式地发展,一定是起伏波动的。当然,在敌友之间则有不同的层次,还有主要敌人与次要敌人的区别,还有真朋友与假朋友的区分。

  (二)中日能否建立战略互信与战略共识

  中日之间能否达成战略共识?有学者认为中日之间“已达成较全面的战略共识”。不过,依目前复杂的中美关系、国际形势与美日战略同盟关系等因素观察,我们可能还无法得出这样乐观的结论。

  在某些领域如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反恐等方面,中日可以实现战略共识,但在最重要的涉及到国家主权、发展安全与国家利益等方面则不易实现战略共识。首先,中日在日本侵华历史立场、钓鱼岛争议、东海划界与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上存在许多分歧或障碍,很难达成战略共识。其次,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中国的谨慎态度存在冲突。中日在日本寻求正常化国家、联合国改革及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问题上缺乏政治互信,存在巨大差异,影响与制约中日关系的实质性改变。日本对侵华战争缺乏正确认识与真诚道谦,针对中国的美日安全同盟、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及强军战略等,无法获得中国信任,中国当然不会轻意改变联合国现行体制,不会轻意让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否则后果相当严重。同时,中国人民对日本不信任的强大压力,中国政府也难以做出重大政治让步。反过来,日本则认为中国是日本成为正常化国家及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障碍,增一步增大中日之间的战争猜忌,影响中日关系的根本性改变。再次,中日社会政治制度与价值差异巨大。中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社会主义大国,尤其是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协商政治体制,并形成自己一套价值体系,与日本等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与价值存在显着差异。日本等西方民主制度国家制度大致相同,以领导人选举为基本标志,存在着共同的社会价值,并形成“价值同盟”。在涉及许多重大政治、治理、民主、人权等重大问题时,日本自然与美欧国家站在同一阵线,形成与中国差异化或对抗格局。这就是中日难以建立战略互信的另一制度与价值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