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国民党“本土化”的经不能唱歪

http://www.CRNTT.com   2017-08-10 00:13:50  


 
  一是首要目标由“为理念辩护”转向“争取选票最大化”。在选举政治的环境中,国民党的首要目标已经不再是为“三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辩护,而是转变为争取选票最大化、实现在台执政。国民党已经不再是理念辩护型政党,而转变为“选票最大化”型政党。目前,国民党的党纲虽仍载明坚持“三民主义”,但已变成虚幻的政治象征,在“选票为王”的环境中,理念已成争取选票的工具之一。理念如果有利于争取选票,或许会被重新提起,但一旦理念与“选票最大化”的首要目标相冲突,国民党的选择会是放弃理念、向选票看齐。而在维护“政党利益”与“民族利益”面前,国民党的优先选择也已经不再是“民族利益”,而是“政党利益”⑬。认识到国民党这种政党目标的变化,“为什么国民党已经不再敢于坚持主张两岸统一”、“为什么洪秀柱的主张无法得到大多数国民党员认同”等疑问统统就不难解释。因为,国家统一虽事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但国民党已经自认为“喊统一在岛内没有市场”,对其争取选票的政党利益没有好处,所以面对民族利益与政党利益的选择,大多数国民党人会选择现实政党利益优先,在台生存优先。

  二是政权目标由“追求全中国执政”转向“偏安台湾”。从国民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追求政权始终是重要的政党目标之一。即使在国民党独裁统治期间,国民党当权者首要考虑的也是如何稳固执政,避免垮台。只不过随着外在环境与内部权力结构的变迁,国民党的政权目标已经完成了“地方化”的蜕变。政权目标“地方化”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组织体系只好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更好地为这一目标服务。

  (三)国民党“地方化”、“本土化”离不开领导者与主导集团的推波助澜

  政党变革理论认为,“内部因素(包括‘主导联盟’即领导集团的变化)可能是变化的直接原因”,“选举失利并不能够构成变革的必要或者充分条件,还必须结合考察组织行动者的因素,无论是环境的还是内部的冲击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变革刺激,但是决定突变最终会否发生,还取决于政党的行动者是否允许或促成他们这样”⑭。国民党“本土化”进程中,历任党主席与党内主导派系的推波助澜绝对是最直接原因。国民党“本土化”的起步,如果没有蒋经国开明的政治思想,很可能像蒋介石当年一样停留在构想阶段。蒋经国去世时,如果历史能够选择以李焕等为主的“非主流派”,而不是以李登辉为主的“主流派”,国民党“本土化”的“台独”异化或许不会这么快发生。而在2017年5月20日举行的党主席选举中,如果以洪秀柱为代表的“深蓝”势力能够获胜,继续掌控国民党中央,国民党“本土化”的步伐或许还有机会减缓。因此,在国民党“地方化”与“本土化”的进程中,历任国民党主席与主导派系对“外部刺激”做出的不同反应,对政党实现目标进行的不同重估,都深刻影响着国民党“本土化”的方向与速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