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如何为维护一中框架开拓更大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17-03-15 00:11:48  


 
  第三,宪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点,对“中华民国宪法”法理定位问题的探讨,并不必然会受到“中华民国”定位问题中涉及的许多极易发生变化因素的影响。台湾地区是一个极为典型的选举社会,岛内各政党的目标均体现在夺取政权和保持长期执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各政党和主要政治人物的言行都受到周期性选举的制约与引导。因此,随着两岸关系格局的不断变化,岛内不同政治力量的两岸政策不断发生调整、反复,不少政治人物甚至屡屡表现出前后矛盾的统“独”立场。是故,我们在认知和判断台湾地区政党和政治人物的两岸政策表述时,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政策表述的易变性特点,因循“听其言、观其行”的基本立场作出甄别。然而,与政党和政治人物两岸政策“因时而变”、“因人而异”的易变性不同,作为台湾地区根本规范的“中华民国宪法”却是一部相对稳定的规范性文件。自2004年第七次“宪政改革”至今,这部“宪法”的文本都未发生任何变化,而其中涉及两岸关系的相关条款相对于一般条款而言则更具稳定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抓住了这部稳定的“宪法”,也就抓住了台湾方面的两岸政策基点。藉助台湾地区现行“宪法”这一资源,可使作为两岸关系发展基础和前提的“一个中国”框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因台湾地区执政党的改变和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与其选择直接探讨“中华民国”的政治定位问题,不如转而探讨“中华民国宪法”的法理定位问题,以法学的技术性特点,化解政治学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以阶段化、议题化的方式,务实处理这部“宪法”的定位问题,为运用这部“宪法”的“一中性”因素,扩展两岸政治关系定位问题的讨论空间提供可能。

  结 语

  探讨“中华民国宪法”定位问题及其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影响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部“宪法”是否可能蕴含“台独”或“独台”倾向,而在于我们如何以这部“宪法”文本中的“一中性”因素为基质,通过两岸共同努力,以政治力的催化,形成合乎两岸关系实际、能够为两岸共同接受的策略方案。“中华民国宪法”法理定位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问题,涉及两岸在主权、历史等方面的诸多争议,因而这一问题极为复杂,对相关问题的详细讨论,作者将另文详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