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 
中评镜头:铃铛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

http://www.CRNTT.com   2016-12-10 00:48:30  


从各国收集来的铃铛(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上海12月10日电(记者 郭至君)铃铛既不“名贵”,也不是稀罕物,甚至在杂项收藏中属于偏冷的门类,但是,在上海宝山区,有一家铃铛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家这个主题的博物馆,收藏了“中国铃铛收藏第一人”——叶坚华二十余年个人私藏的总计2500余件铃铛藏品,让大众能够近距离感受铃铛的玲珑姿态、瞭解和共同传承铃铛的历史与文化。

  “铃”,响器,体内垂一小舌,摇动发声。“铛”则形容撞击金属等器物的声响。世界铃铛发源地在中国,《诗·周颂》里就有‘龙膝扬扬,和铃央央’,体现军旅的气势。而我国古代铃铛以铜制为主,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山西襄汾古墓里发现的一件铜铃是我国最早的铜铃。

  在古代,铃铛通常用作祭祀、音乐、法器、劳动工具,以及生活中的饰品等,现代的铃铛则又有了纪念等新的功能。叶坚华收藏的不少是“有故事”的铃铛,比如古诗里的护花“金铃”是一种风铃、为纪念世纪大婚,其实制作了纪念版的铃铛、美国1940年就建立了铃铛收藏俱乐部等等。

  叶坚华之前接受采访时候表示,“对于藏家个人来说,在收藏中已经享受了乐趣,最后还要回馈社会,把独乐乐变成众乐乐,与社会共用。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将铃铛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一件铃铛,就是一件传奇,我们用它品味传承。

  此外,铃铛私藏馆除了展出2500余件铃铛藏品,还将设置互动体验区,如风铃走廊、编钟体验、铃铛DIY专区等,让铃铛会“说话”,“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博物馆。据瞭解,目前,中成智谷私藏博物馆聚集区规划的十家私藏博物馆里,还包括玩具收藏、算盘、筷子、老爷车等门类,全部都是小众收藏。

  中评社上海走亲采访团一行12月4日抵达上海,将在上海进行为期一周的走亲采访报道。此次中评社上海走亲采访团由十一人组成,包括团长台湾中评通讯社社长俞雨霖、顾问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成员还包括台湾中评通讯社总编辑林淑玲,中国评论通讯社常务副社长周建闽、台湾中评通讯社主任记者黄筱筠、台湾中评通讯社高雄特派员高易伸、台湾中评通讯社台中特派员林谷隆、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新闻中心主任林艳、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国评论通讯社记者金裕超、中国评论通讯社记者臧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