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学者齐聚香山 探寻“印度制造”的商机

http://www.CRNTT.com   2016-09-13 00:17:56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寻求中资企业在“印度制造”中的商机?如何看待“印度制造”提供的机遇和挑战?中资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的障碍所在?以及如何实现中印两大市场的对接?这些都是盘古智库将要研究的问题。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在致辞中表示,印度是金砖五国中经济发展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面临严重的“水土不服”,且中国的国别研究欠缺深度,盘古智库将于将在17日前往印度调研,回来后将做更深入的研究,期待盘古智库成为未来印度研究中心。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在发言中指出,“印度制造”对中国而言是机遇,机遇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印度提出“印度制造”,且双方有了更强力的政治力量的推动。二是莫迪上台是加剧了市场化思潮。但中印经济对接还存在一定风险与限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长胡仕胜在讨论中指出,中印合作对中国来说有好处。第一,虽然双方有冲击和分歧,但是大的方向决定了双方都需要;第二,莫迪的“印度制造”确实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机遇作用,且莫迪也在大幅度改革;第三,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需要产业转移。所以“印度制造”给中国带来很大机遇,中国不应该再忽视硬度,印度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江林表示,中国要以世界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因为政治因素放弃经济利益。对印度有几个判断,第一,世界工业化的最后一篇热土;第二,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需要外移。但目前中印经贸关系相对滞后于许多国家,合作潜力空间极大,印度发展没有那么快,对于中国有一定好处,给我们解决国内问题留有空间。未来中印合作可以考虑调整思路,第一,以地方推中央;第二,农村包围城市;第三,以民生促进政府部门决策改革;第四,以制造业和印度服务业合作。

  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原副巡视员林大建在讨论中根据自己在印度的实际工作经验,谈到中印在交通、能源、环保、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中的实际情况,并指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路径有很大差别,中国应充分尊重印度的发展意愿,了解当地民众的发展诉求,并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印度公司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