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慢金融”

http://www.CRNTT.com   2016-01-15 08:51:52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电/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怎样的金融来配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中国金融改革迷失非常严重。迷失体现在哪儿?体现在:为与国际金融市场技术接轨而改革,从而有时会忘记中国改革的核心目标;中国的金融市场越来越适合财富再分配,而渐渐远离实体经济,也就是说,它抑制了财富创造,鼓励了通过金融投机而实现财富分配。所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包含金融结构的调整,努力实现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有效配置。

  《中国经济周刊》发表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钮文新文章认为,实际上,中国当下的金融投资已经发生逆转,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时代已经开启,而我们更期盼投机的资金更多地变成安静、平和的资本,更期盼实体经济的利润可以有效回升。金融改革是牵涉面最广的经济改革,它决定着经济所有方面的意识与行为取向。更重要的是,金融改革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和财富的保全与完整。

  文章分析,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必须理解金融的实质。如果说实体经济是“固体”,它所形成的机器、厂房等“固态资本”,搬走的难度很大、成本极高;但金融实际是实业资本的虚拟形态,它会在资产和货币之间迅速转换,由于资产价格的不断变动,所以从资产到货币的不断转换过程中就存在套利的可能。如果极致情况发生,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固态的实业资本已经变成空壳,亏损累累,实业资本的价值已经被金融资本吸干了。而一切都发生在悄无声息之间。

  金融还有另一个基本特征:效率极高。实业企业的商品周转,相对于金融周转过程不知道要慢多少倍。如果我们要构建一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的金融体系,我们根本用不着太高的金融效率。但当今世界,包括中国金融业都在追求越来越高的金融效率。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这不是什么好事。金融效率旗帜之下,更多的效率体现为金融的自我循环。中国必须防止这样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文章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在金融方向的关键举措,就是大幅度抑制货币投机,促进有利于资本形成的金融市场。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在中国金融业听到最多的说法是:美国是金融过度引发危机,但中国却是金融不足,应当放松管制,而鼓励金融创新。但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互联网金融乱象这样的典型事例。互联网金融真的提高金融效率了?真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了?还是相反?适宜中国经济特征的“金融效率”之度何在?

  文章强调,必须降低金融自我循环的效率,而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还是那句话:我们需要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慢金融”,而不是金融自我循环的“快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