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拯救东北经济须走出大国固有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8:05  


  中评社北京4月17日电/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据悉,在会上,李克强语气沉重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为此,有的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用了这样的标题:总理督阵东北经济。

  中国网刊登财经评论人谭浩俊文章表示,是不是督阵东北经济,还不好说,为东北经济“揪心”,却是不争的事实。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辽吉黑三省的GDP增速分别是5.8%、6.5%和5.6%,全都低于全国7.4%的水平,财政收入更是令人“揪心”,增速分别为-4.6%、4.9%和1.8%,也都大大低于全国水平,甚至低于GDP。从今年前两个月财政收入的情况来看,辽宁省再一次扮演了全国负增长“领头羊”的角色,下降幅度达到17.9%。

  如此境况,别说总理,每个关心东北经济发展的人,都会感到“揪心”。不仅如此,由于经济每况愈下,在南方主要城市普遍面临“人满为患”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东北三省的人口却在流失,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失现象都比较严重,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文章分析,东北怎么了?曾经的工业重地,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大庆、鞍钢、一汽等中国的骄傲、东北的骄傲,也都沦落到无力支撑东北经济的水平吗?显然,回答是肯定,也是非常鲜明的——没有。但是,现实又告诉我们,这样的回答是多么的苍白、多么的无力、多么地缺乏有力的数据。

  显然,东北经济从辉煌到平庸再到落后,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逐步形成、逐步产生的。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而东北仍然死守国有经济、国有大企业、国有大制造,就已经预示着,东北如果再不作出改变,将全面落后,并从全国经济的“领头羊”变成拖后腿。事实也充分证明,东北确实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虽然2003年出台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一度让人眼睛一亮,也让生活在东北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意见并没有给东北带来明显变化,东北仍在衰落,东北经济仍然在拖全国的后腿,甚至已经成为全国的负担。

  文章指出,老工业基地如何振兴、如何恢复元气,看来仅靠一个文件是很难真正起作用的。以大企业、大制造、大国有为基础的东北经济,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弊端越来越多的国有体制,已经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最大绊脚石。要拯救东北经济,就必须走出大工业、大制造、大国有的固有思路,引入更多小企业业、小制造、小民营的新体系和新思路。毕竟,依靠几个大企业、大项目是无法解决东北的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问题的,也是很难使生产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的。东北人口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企业、大制造、大国有已经到了极限,无法再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大企业、大制造、大国有整体效益都在下降、前景看淡的情况下,连“世袭制”也越来越难以为新一代所接受,他们宁可选择背井离乡,也不愿再吃“大锅饭”,更别说很多人还没有条件、没有资本吃“大锅饭”。

  事实也是如此,珠三角也好,长三角也罢,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也行,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依靠大企业、大制造、大国有支撑的。即便出现了一些大企业、大制造,也都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竞争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依靠国有垄断体制维持。因此,不管市场如何变化,这些企业都会顺应市场需要,及时作出改变。反之,东北的大企业、大制造、大国有,却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思维,总想着市场给企业创造机会,而不是引导市尝改变市常那么,市场自然而然地就会改变企业了。如果适应这样的改变,还有生存的空间。否则,就只能被淘汰。

  很多人把拯救东北经济的处方归结为设立经济特区,想以此来使东北能够象深圳一样获得新生。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路。但是,实际操作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一个地区,能不能当特区,需要有多种条件和多种因素。譬如人的观念、人的思维、外部经济环境、经济条件等。而从东北的情况来看,显然是不具备的。

  文章认为,东北要想真正成为特区,还是要先做出改变,走出大企业、大制造、大国有的固有思维,进入到小企业、小制造、小民营的轨道中来,通过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品牌培育等,打造大企业、大制造,从而增强东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显然,加大传统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先通过改革把人的观念转变过来,把国有人变成社会人,是拯救东北经济最主要的方面,也是最重要、最紧迫的方面。只要人的观念不转变,就算再多投资者到东北,也会很快离开。

  要积极营造环境,吸引外地投资者到东北投资,且不要一味求大,而要求优求精求好,最好是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和中小投资,以便于更好地为东北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大力鼓励居民创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员工和大学毕业生,要鼓励他们跳出国有企业自主创业。要知道,东北有很多优秀的大学,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条件是非常具备的。

  当然,如何在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方面为拯救东北经济创造条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优惠条件,也是完全必须的。其中,依照特区政策给东北提供发展条件,是完全可行的。同时,在东北设立自贸区,也是完全具备条件的。毕竟,东北与韩国接壤,借助韩国经济发展东北经济的条件非常好。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东北是老工业基地,曾经的中国经济排头兵。因此,千万不要采取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式,尤其是化工等重污染产业,而应当将发展的平台放得更高一些,将产业更加前沿一些。否则,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