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巴西电影:很“黄”很暴力的寻根实验

http://www.CRNTT.com   2014-06-18 13:28:37  


巴西电影《上帝之城》海报
  中评社北京6月18日讯/对于爱电影的人来说,巴西并不只是热情的桑巴、欢腾的足球、里约热内卢的银色海滩,光影世界里,绚烂的影像语言是浓郁异国情调的表达,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对现实的另一派关注。在那里,足球不曾缺席,父亲却时常缺位,社会问题重重,生活残忍地改变着人心走向。正像电影《中央车站》奠定的巴西电影文化基调:“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色彩浓烈 镜头凌厉

  印象中,巴西电影都有着浓烈的色调,尤其是或深或浅的黄色,或许跟当地人的肤色有关,但更多是一种心理世界的色彩,很“黄”很暴力——当然不是色情意义的“黄”。镜头无比凌厉,绝不拖泥带水,没有一丝小资的痕迹。这可以是对2002年《上帝之城》的描述,但这部巴西影片不仅在艺术成就上是我所见过的巅峰之作,论风格也堪称典型的巴西电影,至少在我的视野范围内如此。

  《上帝之城》给人的惊艶,绝对不限于题材。黑帮、贫民窟、动刀动抢,好莱坞的黑人题材中也不少见,残酷青春和摄影记者更是多到滥,但《上帝之城》的导演仿佛从来没看过同类作品,他的镜头要比那个叫“爆竹”的局外人更深入虎穴,更像是其中一个黑帮小子的视角。严格说,该片对黑帮行为做了特殊的浪漫化,它对暴力的处理颇有中国武侠片的风采,但属于一种接巴西地气的飞扬。影片于2003年被巴西选送到奥斯卡竞选最佳外语片,第一轮评选便惨遭淘汰,因为以老人为主的评委完全无法接受儿童参与黑帮的情节,还没意识到影片的水准便举手否决。次年,该片作为美国放映的影片入围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四项奥斯卡大奖,学院之外更是好评如潮。此事对奥斯卡外语片评审会造成极大的触动,促使它改革陈旧的评选规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