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毁香港经济也是“占中”目标 | |
http://www.CRNTT.com 2014-06-16 08:43:39 |
举例而言,英美等外国势力支持的反对派中坚人物利用东南亚金融风暴给香港经济造成的重创,引导社会恐慌攻击香港特区政府,获取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中央政府在2003年与香港签订《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就展示了中国中央政府维护香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保障“一国两制”顺利实施的坚定决心。 香港反对派及其背后的英美势力,深知从中国手中夺取管制权并不容易,只能是通过渐进式的攻城略地,在讨价还价中争取更多的政治利益,逐步靠近掌控香港治权的目标。因此可以判定,“毕其功于一役”并不是他们的真正选择,至少不会是唯一选择。虽然他们目前展示出来的言行似乎是表达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但是这种言行只是为了鼓舞士气的战术选择。以英国从各个殖民地撤退时都是深植多种政治、经济、社会甚至边界矛盾的习惯性恶劣行径,其实早就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就香港目前的状况来说,近期目标可以是通过动员所谓“6.22占中投票”、“七一”游行,进行大规模的舆论造势;但是从长远的较量考虑,还是要利用经济衰退给大量港人造成切肤之痛,并通过他们掌控的舆论工具给港人营造一个“今不如昔”的错觉,为英美势力支持下的部分反对派,培植更深的生存土壤,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如此,反对派不顾香港主流社会的反对、无视国务院新闻办的白皮书,一意孤行地要把“占领中环”变为现实,其司马昭之心,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一,当香港进入选举社会,爱国爱港阵营和英美势力支持的反对派之间,争取民众手中选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判断,就是香港回归之后,是“今更胜昔”还是“今不如昔”。对爱国爱港阵营而言,就是要与中央政府携手努力,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证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今更胜昔”;而对于外部势力支持的反对派而言,就是不能让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证明“一国两制”的创造性与合理性,必须让很多港人感到“今不如昔”。要集聚社会怨气、制造社会矛盾,就不能让港人生活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状态之下。如果不能造成“今不如昔”的观感,听命于英美等外部势力的香港反对派,凭什么号召民众反对现行体制? 第二,对长期接受港英政府歧视性殖民统治、高度重视经济成就,并对自己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光环深以为傲的港人来说,对政治复杂性比较麻木,但是对经济挫败感比较敏锐,因此,造成经济上的“切肤之痛”对香港反对派来说,是更为有效的强化怨气、制造社会矛盾的途径。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