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红色央企在港资本腾挪术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11:38:00  


 
命运多舛的光大

  难兄难弟—与华润的高层震荡相比,光大集团的日子并不算好过。

  光大最引以为傲的两大支柱—银行和证券同时地震,而且每次的烈度都足以载入中国金融史册。这家栉风沐雨30年的红色企业,从市场化改革的风向标沦为寂寂无名,却在扛着创新的大旗试图奋起之时,挫折频仍。

  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与风向标,光大生于1983年,是新中国第一家驻香港公司。这家一出生便烙上红色贵族印记的企业,曾以特殊的背景在香港和内地纵横驰骋。如今却英雄迟暮,包袱沉重。三十年光大,事实上坎坷非常,每到发展关键时点,都会陷入“光大危机”的怪局。从王亚克亏空到朱小华事件,再到乌龙指事件,对光大来说,都不是轻易可以承受之痛。

  打击还在接踵而至。《纽约时报》此前的报道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对摩根大通展开受贿调查,以查明其是否通过雇佣中国高官子女而获得在华从事相关业务的机会。涉及的高官子女包括光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双宁之子唐晓宁。光大回应称并无利益输送。

  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光大国际—一家“几乎濒临破产的路桥运营商”,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替代能源产业中的领头羊之一,其上百亿的环保项目也饱受质疑。

  2002年光大集团获得金融控股批文时,可能并未想到,十年之后金控之路会走得如此艰难。随着平安集团成功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集团重组改制后整体上市可期,以及国有大行、央企都在向综合化金融业发展之际,作为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光大集团“试验田”的成果遥遥无期。

  看似不平凡的道路,却是甘苦自知。光大集团早期从贸易起家,继而转向金融业务,先后在香港和内地两大市场努力拓展。按照唐双宁的说法,目前光大集团已经发展成以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环保等业务为主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但事实上,十年之后,光大的金控已是徒有其表。“生存还是死亡”,这是唐双宁刚到光大集团时,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1983年,光大集团以贸易起家,一时风头无两。1990年,国务院开始对光大集团进行战略性调整,开始向金融业倾斜。

  自光大信托事件爆发肇始,光大集团就陷入了一个管理层频繁更替的怪圈。历史上集团领导班子经过了6次调整,原副董事长孔丹在光大集团担任高管职务的若干年间,辅佐过的董事长就多达4位。

  红色光大的金控之路,一直笼罩在决策层的“关照”之下。2013年6月,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名高层透露,决策层希望打造光大和中信两家金融控股公司,但光大集团股权关系不清晰,北京、香港两个总部无法并表;中信集团则因内部子公司协调不够通畅而推进艰难。

  如今,擅长狂草的唐双宁,如何掌握一动一静间的平衡,能否解开数十年来套在光大头上的“魔咒”,继续未竟的光大之路,还要拭目以待。

  来源:Time Weekly - 2014-06-12 09:12:14
 
  特约记者 陈无诤 发自香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