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商业银行变革盈利模式方能自救 | |
http://www.CRNTT.com 2013-08-23 08:35:04 |
路径三:依据政策性保护,获取低成本负债和高收益资产,透支垄断利润。到六月底,中国商业银行各类存款总额已跨过100万亿元大关,其中居民类存款占比稳定在60%以上。受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7月20号央行对贷款利率已大部分放开)迟缓的影响和投资环境、渠道的限制,以及社会保障体制和制度建设的相对不足,这部分资金的稳定性强,成为商业银行的主体资金来源。在这样的格局下,由于居民类存款人分布的离散性特质,以及作为单个资金单元相对单薄的特点,使得其主张权利和获取收益,并不能与市场化水平相一致,更多情况往往是低于同时期市场的标准。商业银行常态性所拥有和获取的这一价格“差额”的资金,与其经营的内在品质、经营能力和管理特色并无本质关联,反到与商业银行的网点位置、成立时间尤其是政策性规定的经营内容相联系,从而形成特有的一块垄断利润。另外,商业银行在与大客户、优质客户和特定客户的合作中,在贷款0.7下限利率政策保护下,确保了资产收益的“底线”,这种“底线收益”与市场和能力是没有关系的。 商业银行透支性盈利模式虽然不是商业银行盈利过程及来源的全部,但对于商业银行以及实体经济发展和生存的影响不能小视。 ■ 变革才能自救 商业银行将主要面临“不良资产集中爆发、业务空间立体挤压和利率市场化”等三方面的严峻考验。就是说,随着国家“稳发展、调结构、促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托市和救市”的现象将不可能出现,企业在市场中的优胜劣汰成为其基本规则和表现形式。 因此,商业银行不仅不可能以“寄生”的方式,通过延缓风险来获取收益,自造繁荣,而且还会面临不良信贷资产集中爆发的挑战;随着社会市场融资结构多元化、多样性趋势的出现,新型商业业态在改变市场存在方式的同时,也直接约束并规范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商业银行合作中的选择将更为严格,方式更为精准,条件更为苛刻。市场在成熟中越来越趋于理性,任何方式以任何形式的寻租行为,都将回归到互利共赢的原点。因此,商业银行不仅不可能以加“杠杆”的方式,分化社会利润,而且还会经历去杠杆过程的剧烈疼痛;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临近,市场对资金资源基础性配置的作用,将充分体现依据资金要素构成差异、实行不同配置价格的原则,商业银行“一手拿着抵押品,一手又要高回报”的“鱼与熊掌”兼得资产运作方式将成为历史。 商业银行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因为变革透支性盈利模式对经营管理带来的持续影响和深度冲击。 首先,回归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本源。强化盈利性必须服从于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理念,不能倒置。改变以盈利性主导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行为方式、制度机制和现实格局。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反覆证明,不论什么样的市场、不论市场处于什么阶段,只要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动超过理性时,资产“杠杆”的无序化就一定会野蛮生长出来,最终因流动性危机,走上曾经沧海的“不归路”。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