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http://www.CRNTT.com   2013-03-15 11:59:47  


知名政论家 马立诚
  中评社北京3月15日讯/此间由此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创办的“燕山大讲堂”日前邀请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政论家马立诚做了题为《中日关系何去何从》的讲演,实录如下: 

观点辑要:

  【要点1】钓鱼岛之争的实质并非领土争端、海洋权益等。如迈耶所分析:中日两国进入了强强型国家关系,钓鱼岛冲突的实质是中日两国对亚洲领导权的争夺,同时也是为争夺国家影响力出现了对抗。

  【要点2】“仇恨没有未来。”1963年法德领导人签署了《爱丽舍宫条约》,决定法德和解。一直到今天,他们共同努力打造新型法德关系。没有法德的和解就没有欧洲的团结。在中日关系问题上,避免武力对决,宽容也是题中之义。

  【要点3】邓小平与胡耀邦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时代,邓小平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今后要积极向前看”,“这件事(中日友好)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包括钓鱼岛)”;胡耀邦认为“中日两国和则两立、斗则两伤”。

  【要点4】 搁置争议是明智的,任何单方面强制解决都会导致东亚乃至世界陷入战争。两国要从大局出发冷静下来,形成一个合作关系,成为建设亚洲共同体的基石。 

  【要点5】中美日的关系像一个大写的“A”,中美在两边,日本是中间的一横。保持这样的“A"字形是比较好的,如果美日联合,或者中日联合,这都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钓鱼岛风波的实质:中日两国为争夺亚洲领导权出现了对抗”

  杨子云(主持人):今天是燕山大讲堂第206期,讨论的话题是“中日关系何去何从”。今年春节东北亚地区不太安稳,2月12日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引发朝核危机,而中日关于钓鱼岛的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前后已有20多次摩擦。前不久北京大学有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人中有8.8成的日本国民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了解很少;9.8成中国人没有去过日本,也很少接触日本人。中日之间的了解,多是来自媒体宣传。我这里还有一个数据,2012年浙江横店影视城接待剧组150个,其中48个涉及抗战题材。影视城演员公会全年使用群众演员30万人次,其中6成饰演过日本鬼子。所以有人说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在横店取得的。

  马老师在十年前有一篇《中日关系新思维》,基于邓小平和胡耀邦对中日关系的思路,文章影响很大。十年后的今天,中日冲突加剧。前不久,马老师在香港出了《仇恨没有未来:中日关系新思维》一书。我们认为这样一个话题不但应该有政府间的谈判、领导人间的商谈,同时应该有民间的声音,所以请来了马老师,掌声欢迎!

  马立诚:朋友们下午好!今天风很大,大家还跑到这里来听讲座,而且房子里比较冷,对诸位的精神很感动。今天讲几部分:一是钓鱼岛风波的实质;二是仇恨没有未来;三是胡耀邦和邓小平的对日观。

  钓鱼岛风波从去年4月到今天已经持续快一年时间,过程不在这儿重复,大家非常关心也非常清楚。钓鱼岛用《凤凰卫视》何亮亮所言“是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6平方公里)”,美国人称钓鱼岛是“几块石头”。围绕这么一个小小地方,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激烈的争执和斗争呢?有人说领土问题要寸土必争、不能退让,这是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是钓鱼岛海底附近可能蕴藏着石油,那是发展资源,必须要争。第三个说法是另钓鱼岛是海上交通要道,不能失去对交通要道的控制,必须要争。我觉得这几种说法都有道理。但还是有扣子没有解开的,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激烈的争执。

  下面说几点我为什么这么说的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