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扭曲的地方投资

http://www.CRNTT.com   2012-10-05 09:47:32  


  中评社北京10月5日讯/自今年8月以来,地方版投资计划密集出台,涉及金额动辄上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金额从起初的近4万亿元飙升至超过13万亿元,而这一数字恐怕还会继续扩大。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发表财经评论人黄伟文章称,各地的投资规划据称都立足于地区要素禀赋,通过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具有合理性?

  劳动力财富

  文章表示,在出口导向型的沿海各地出台的新一轮地方投资计划中,鲜有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投资重点的,满目皆是“高精尖”、现代服务业以及旨在为这些产业服务的“铁公基”等。归根结底,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低端、落后产业的思想近年来逐渐占据上风。在这种想法的作用下,一些地区出现了对国际产业转移放任自流的现象。部分省份还以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发展战略,一厢情愿地急于实现转型升级。

  面对此情此景,曾经为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散而去,一部分转移到了内陆,这至少是一种有益地区平衡的国内产业转移。另有大量企业转移出中国,奔向东南亚。原本是中国的有效生产力就这样变成别国所有,这绝不是一种应该放任的趋势。

  据报道,在耐克、阿迪达斯、Clarks、K-Swiss、Bakers等国际品牌相继撤离中国之后,国内服装产业由于成本压力加大,也呈现出服装厂外迁的趋势。凡客诚品CEO陈年预计,到2015年留在国内的服装工厂或不足如今的30%。

  问题的关键是,国际产业转移是一场零和游戏。这些工厂外迁后,将在国外对中国出口,赚取外汇。有记者在广州万国广场的多家工厂直销店发现,不少消费者专门寻找由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工厂生产的耐克运动服和运动鞋,很多采购商也指定要购买越南工厂加工的商品。这些产品价格要比国内产品便宜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品质优良。看到这些现象,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贸易顺差会逐年下降了。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是否真的没有生存发展空间?企业面对劳动力成本非正常上涨是否束手无策?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口世界第一,面积世界第三,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巨大,梯度发展空间充足。在沿海地区居民收入达到发达国家居民生活水平时,边远地区若按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标准衡量,依然还有1.28亿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表面看来像是负担,实质上也是财富,标志着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还大有潜力可挖。“刘易斯拐点”尚未来到,只是劳动力的供求连接不畅。

  对于这笔资源,很多地区不以为然。某些深居内陆、经济落后的省份似乎并不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投资计划中大玩新概念,好高骛远。

  贵州省是全国农村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有超过150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11.9%。近期该省出台的3万亿元生态旅游投资计划提出“国家公园省”的战略定位,认定贵州的竞争优势在于旅游。其实,贫困人口众多的贵州省最现实和最具成长性的优势并非旅游资源,而是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优势。这些恰恰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最有利的因素。反观旅游业,全国范围之内竞争激烈不说,其发展前景将严重依赖于受外部经济形势所影响的旅游需求,就像希腊的旅游业举世闻名,但欧债危机来袭之后随即陷入萧条。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