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稀土不是部队,拿来“抗日”不靠谱

http://www.CRNTT.com   2012-09-13 10:36:48  


 
  不是只有中国可以提供稀土

  日本从未停止寻找其他稀土资源来源,日本致力稀土资源多元化也不是近几年的事,更何况是并不稀缺的稀土资源。两年前,中国大幅减少对日稀土出口的时候,印度笑了。印度总理辛格说,作为世界第5大稀土生产国,印度一直希望与日本合作,“中国减少对日稀土出口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印度将利用“大好机会;陆克文也跑去说澳大利亚已准备好成为日本的长期、安全和可信赖的稀土供应国。

  《日本经济新闻》称,日本目前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印度、越南等国确保了总和约1.65万吨的稀土金属矿山资源,预计2013年开始可向日本出口。 
 
  禁、限供日本稀土,中国也会受损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非常分散,内蒙古、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皆堪称稀土大省,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中国的稀土类资源企业,光上市公司就有7家。

  仅广东一省稀土产业去年产值就破500亿。在从事企业众多、内需不足严重依赖出口、产值巨大的三重背景下,我们如何能够只从日本受损的角度去谈论“稀土抗日”的问题。

  这和“抵制日货”的错误思路如出一辙,不仅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就算能实现也至少是双输俱损的局面。“稀土抗日”作为国家行为,你能限制本国企业,但你没法限制别国企业;你能限制明面上不出口,但你限制不了走私。
 
  稀土资源在未来不一定不可替代

  另外,谁说稀土一定在未来不可替代呢?资源之所以是资源,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它有用。稀土为什么在古代不重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稀可以干什么。从担心煤炭枯竭到担心石油枯竭再到担心稀土枯竭,实际上可能更多的是杞人忧天,以此作为威胁更是无知者无畏。

  谁也不知道遥远后代的技术能力将进步到什么境界,今天的资源,明天可能会是无用之物;今天的无用之物,明天也可以被当作资源。
 
双边贸易中,切忌“别人欠我们论”和“威胁论” 
 
  一方总是受损,双边贸易做不成

  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人理解国际贸易(双边、多边)的实质。简单地说,双边贸易的实质就是双赢。而抵制日货和禁卖稀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人的一种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国际贸易的受害者。

  所以买日货是吃亏,要抵制(只看到把钱给了别人);卖稀土给日本人也是吃亏了,所以要禁卖(没看到别人给了咱们钱)。不可否认,在双边贸易中,存在着双方利多、利少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能达成并且能长久的达成完全取决于谁更需要谁,但这又极难判断:我们如何断定是日本企业更需要我们出口稀土呢还是中国企业更需要把稀土卖给日本企业?

  想想俄罗斯把天然气用作外交工具的前车之鉴。乌克兰遭遇的天然气中断,让欧盟各国部长注意到了他们冬季采暖对莫斯科的依赖。于是欧盟集中精力分散供应。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从28%下降到不足1/4。

  目力所及的中国社会的所有进步和成功,无一不来自开放的成果。在血的教训和铁的事实前,用更识时务的心态、更符合现代人的思维去看待经济领域的国际贸易,或许才是上策。 

  结语:如果说“抵制日货”和“稀土抗日”是一对孪生兄弟,那它们相同的基因就是非理性爱国和经济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