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锻造中国经济新格局的两大切入点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7:46:46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讯/在当今的全球主要大国中,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最好的,可近日听到的唱衰分贝似乎再次升高。最新的担忧,是根据7月宏观数据以及当月银行新增贷款的低迷,判断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举措均未见效。而出口的疲弱态势,又给中国政府平添了新的压力。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正在逐步告别改革开放以来的黄金周期,在人口红利消退,产业转移红利趋减的大背景下,尤其在全球经济仍处于不确定的宏观经济情势下,经济增速放缓乃至经历缓慢而痛苦的复苏过程,是真实世界里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反之,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取得8%甚至9%以上的经济增长,则应该说是逆经济周期的非正常现象了。相信决策层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年来淤积的经济增长沉屙,不可能不知道拖延改革可能带来的越来越大的转型成本,当然也深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信息、研究开发或创新所引致的规模效益递增、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等核心内生变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化,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要驾驭今日这样一个经济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的巨型经济体,确实面临太多的约束条件。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程度的确超预期,但比较起来,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财政状况是最好的,从而为经济调控预留了较大的腾挪空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人力资本提升空间与中长期增长潜力,足以支撑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而从人力资本提升空间来看,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市场主体可以在保持较高资本积累的同时,着力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而提高投资质量和资本积累的有效性,将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到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以给资本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和创造新的需求,提高增量资本的产出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尽快改变社会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脱节现象,则是适应经济转型的关键之举。再进一步,如果能通过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当可大大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则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周期内保持年均6%以上的有效经济增长。

  在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依然不甚明朗以及国内制约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相关要素难有根本改观的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应该是未来一到两年内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当然,目前也是正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难得时机。中国经济既要通过积极扩大内需稳增长,更要在结构升级与战略转型中提升竞争力。这么看来,中长期的策略选择,只能是既要切实维护在全球价值链环节的核心利益,又要在战略转型中培育高端产业竞争优势,尽快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分工,以锻造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