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新婚姻法出台让爱情变为买卖?(上)

http://www.CRNTT.com   2011-10-10 14:45:23  


 
  谁需要婚姻?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感觉她们不再那么急切地需要婚姻。起码,婚姻不再像她们的长辈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命运。“那只是生活方式之一,是一个选项。”在南都周刊记者进行的50人小范围问卷调查中,女性大多认同这样的说法,她们的年龄从22岁到45岁不等,职业分布于公务员、教师、企业职员、医生、学生等。

  根据2011年6月民政部发布的报告,2010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67.8万对,与2009年相比增幅达8.5%(近五年来,离婚率年平均增幅为7%)。与此同时1240万对夫妇结婚,结婚增长率为2%。

  而人们也越来越趋向于晚婚。20-24岁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占结婚总人口的比重从5年前的47%降至如今的37%,40岁以上办理结婚的比例则从2005年的3.9%升至了12.9%。

  但依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女性认为,“婚姻是一个优于其他选项的选项。”理由不尽相同。身在大型国企做行政工作的Maggie认为,在她的单位,不婚者会受到明显的歧视。做公关的Suri则觉得,结婚前觉得人生很飘,类似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责任和约束让她踏实。

  尽管在一段婚姻中女人往往比男人要得更多,但男人似乎更离不开婚姻——包括离不开太太那些令他昏昏欲睡的抱怨与唠叨。不止一位男士告诉记者,他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个浪子,却在遇见了某位女士之后迅速地结婚,并开始享受安定的生活。杨栋,一家投资银行的高级雇员,在和太太结婚前,曾有一段圈子内尽人皆知的感情经历。“我一直以为那个得不到的人会是我的一生至爱,但在结婚两年后我发现她已经完全被我太太取代了。”杨栋和太太由于工作关系常常两地分居,两人都非常忙碌,但“每天起码讲一个小时电话”。婚姻让他第一次知道,生命和另一个人紧密相连的感觉。这位投行经理人甚至非常感性地告诉记者:“我不能想象她先于我走,不能想象离开她我一个人怎么活在世界上。”

  和杨栋不同,闻立宇始终不知道怎么和另一个人(还是另一个性别的人)共同存活。他有过数段恋爱,是女方公认的一流男友,体贴、呵护、品位上佳。他只是无法走入婚姻。十年前他28岁,他曾和一个女孩筹备婚事,领证后一个月、婚礼前十天,他逃婚了。“伤害了对方,以及对方全家,我觉得自己简直是罪大恶极,差点找上帝改邪归正。”从此他知道他不能结婚。他曾和前任女友一起看一部土耳其影片《寂寞芳心》,这是他最喜欢的电影,因为片中男主角是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后来女友直接从他生活中消失了,闻立宇平淡地说,她们一般都懂我的意思。

  对不婚者的隐性歧视仍无处不在,闻立宇曾经供职于一家大型国企,因为受不了从领导到下属都在帮他牵线搭桥的传统气氛而跑出来单干。由于不婚,他和父亲的关系非常恶化,几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说到父母,闻立宇的神态流露出悲凉:“整个社会还是有一股结婚势力的大合唱,你不结,就是异类分子,就是天理不容。”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婚姻和生小孩,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喝酒一样——有人吃花生还过敏呢!”这是拒绝结婚的夏凡和母亲每天都要进行数遍的日常对话。夏凡,26岁,供职于一家对少数派文化非常尊重的跨国企业。公司里有同志俱乐部,有异装癖联盟,当然对不婚人士也十分尊重。这让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文明发展到今天,“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简单的道理在有些人之间还如此难以沟通。在豆瓣上,她偷偷潜入一个叫“婚姻皆祸害(Anti-Marriage)”的小组,那里有着一群和她有着一样痛苦的年轻人,他们分享着对假想中婚姻灾难的恐惧。

  为了躲避来自社会尤其家庭的庞大压力,闻立宇选择了无奈地和家人疏远,而夏凡由于被母亲“逼到崩溃”,干脆积极地寻找起“形婚”对象来了。“形婚”本是流行于一部分迫于婚姻压力的同性恋者中的假结婚模式,如今在非同性恋人群中也开始悄然流行。夏凡的母亲们认为,结婚是必须的,和什么人结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完成这个人生仪式。而夏凡不信,她认为和一个具体的人度过具体的一生是重要的,仅仅为了“完成人的社会化而结婚”她不干。她理想的婚姻——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是遇到一个同样对“制度的虚伪尤其是婚姻制度的虚伪深恶痛绝的人,然后我们一起跳火坑,完成这个游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