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新移民改变香港 也将改变中国

http://www.CRNTT.com   2011-07-21 14:33:16  


 
“悲情市镇”天水围 

  天水围未必是香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但这里的小社会,却带着很多新移民的总体特征。他们以女性为主,通常以婚姻途径移民至香港。她们冲着香港的繁华而来,却失望地过着隐忍日子。

  天水围天耀一村球场。摄影_孙海

  记者_炫风 实习生 曾明瑞 香港报道

  天水围,一条河渠相隔,南面是林立的住宅楼,北面是青绿的山。很多拜访过天水围的人,都赞这里环境优美。

  不过天水围的美誉也仅限于此。这里处于香港的西北端,远离传统市中心,住户近30万,大部分都是租赁公屋(政府廉租房)的居民。这一带居民的家庭收入平均数,与市中心最高地区相比起来,差了两倍有余。

  天水围离深圳近,离香港(市中心)远。天水围的北面就是深圳湾,离海关的车程是十几分钟,而离旺角的车程最快也要一小时。

  《南都周刊》记者在这里碰到了很多来自内地的新移民。他们会像深圳河北岸的社区一样,偶尔组织在大树下唱唱普通话歌曲。这几年,港媒称他们为“新来港人士”,坊间则说他们是“新移民”。在香港,“新移民”往往指那些从中国内地移居到本地的人。

  与1980年代以前的老移民,2001年以后的“港生一代”,或者凭富贵或学识赴港发展的移民群体不同,多年来,这里的新移民以女性为主,通常以婚姻途径移民至香港。另外,“行为不文明”、“贪心”、“行为怪异”等对新移民的负面印象,近年来(尤其开放自由行及赴港产子数量激增以后)更在香港人心中强化。

  天水围未必是香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但这里的小社会,却带着很多新移民的总体特征——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低、消费力弱、夫妻不和等负面特征,在香港新移民家庭中比例更高,这与天水围的社会状况多有重合之处。

  贫贱夫妻百事哀,大部分新移民家庭的收入低,家庭问题往往也较多。从2004年开始,天水围接连发生的多宗社区家庭伦常惨剧,被媒体广泛报道,2009年一部反映天水围家庭题材的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更与陆续增多的天水围新闻一起,合力使外界对香港新移民的看法,又加上了一个“悲情天水围”的标签。

  2004年4月11日,天恒邨无业男子李柏森,用刀砍死了来自内地的妻子及两个亲生女儿,继而自杀,制造了震惊全港的天水围灭门惨案。这也是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的故事原形。

  电影以外,天水围和它的新移民们,真的这样悲情吗?

  变形的香港梦

  天水围本来是大片的鱼塘,从1990年代开始建设成为居民区。与香港大多数居民区一个最大的不同是,轻轨是这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因而这里的空气质量明显要比市中心好。在这里,无论是本地原居民还是新移民,每天都习惯沿着轨道,在不同的街区聚散。

  王霞(化名)是记者在这里遇到的第一个天水围新移民。她的老家在浙江,6年前嫁给了一个香港的士司机。“第一次来的时候,觉得这里很漂亮。什么都是新的,跟老家完全不一样。”

  也有一些香港人住在天水围为数不多的私人屋村里,比如香港城市大学的一个学生。她这样描述着这里的新移民:“在轻铁里,有时觉得他们很没教养,蹲在地上大声讲话,话题无聊,还要争位置坐。不过,看起来,这些新移民家庭主妇对孩子都非常照顾。”

  王霞说,她早就察觉到这些本地人的异样眼光。在浙江老家时,她是一个卖手机的店员,平时档口之间都是大声吵闹,没人会说什么。“但这里不同。买东西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口音,如果售货员听两三次也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她很可能就会不做你的生意,甚至不理你。”

  王霞是这里数万新移民中的一个,她们大多都是女性,来自内地的二三线小城市或者乡村,冲着香港的繁华而来,却往往过着失望的隐忍日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