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怎样才受世界欢迎?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08:46:55  


纳扬·昌达着《绑在一起》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讯/9月20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约14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3天时间内审议了“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通过评估差距,全球的领袖们还商讨了如何在2015年实现全部的目标。

  全球首脑集体磋商,探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环境等多种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失为我们这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温家宝语)的时代里,越来越普遍而重要的一种应对方式,这或许正是“全球化”的另一种体现。然而复杂多元的安全威胁和挑战是全人类面对的问题,如何加强多边合作,如何采取更有力的集体行动加以应对,这亦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究竟是什么?在广泛的益处之外,它的问题是什么?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曾经的世界中心,如今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南方都市报》昨天登载该报对,《耶鲁全球在线》主编纳扬.昌达的专访“纳扬.昌达:中国怎样才受世界欢迎?”。

  纳扬.昌达在专访中表示,媒体的开放对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选举在很多方面对很多国家的治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保证把最好的人选出来,还是会由腐败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如果我们有自由媒体来监督,事情就会不一样。他还表示,中国必须接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接受批评就是不一定要拒绝一切批评,应该接受人们有权利去批评,就像中国有权利批评其他国家一样;不要把这些批评当成是政治上的打击或者诬蔑、侮辱,实际上这些批评应该是受欢迎的,因为能够允许你更加正确地做事情。详细内容如下:
  
  愿望与忧虑的结合

  南方都市报:全球化现在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作为重要的研究者,你怎样定义全球化?

  纳扬.昌达:我把全球化定义成为,全球的社区和国家,逐渐变得互相关联和互相依赖的过程。同时,产品、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变得互相依赖,这种互相关联和互相依赖形成了全球化。全球化这个过程在历史上已经进行了一万年。我想强调为什么人们要互相关联,为什么人们能够离开他们的家园?为什么他们到其他的地方旅行?

  人们离开家园有很多的原因和动机,我把这些动机分为四类。一类是为了交易,买卖产品,为了生存,让家庭生活得好,获得收益。简单地说,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使很多人离开家园。第二类,就是向别人传递自己的信仰,努力去教化他人的渴望。因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希望别人和他们一样崇拜他们的神灵(上帝),这个愿望也使人们旅行很远的距离。第三类动机就是去探索和发现未知的世界,找到新的人群,新的聚居地,就是对新发现的兴奋。这个动机让人们在历史中跨越千山万水,不停地探索,寻找新的地方。第四类动机,就是挑战权威,征服其他的地方,征服其他人群的愿望,也为了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动机仍然存在,只是带着不同的特点。贸易当然在蓬勃发展,我们有1.6万家跨国企业以及上百万的小商人、制造商制造产品然后赚钱。关于传教士,除了宗教的教士,我们现在还有新形式。比如有些人或者国家希望他们的对人权的观念等传递给别人,比如绿色和平组织想把他们的环保理念影响更多的人。

  那么关于全球化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全球化不是由某些国家或集团,或者一些小集团的人,他们希望有全球化从而产生的。它是上百万、千万的人们的利益的诉求,因为人们想生活得更美好而产生的。全球化真正地是因为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为了生活更好,人们进行贸易等活动。全球化就是愿望和忧虑的结合,但是让人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