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低学历青年太多 不利经济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8-05 12:09:10  


香港整体教育水准不高,缺乏经济转型所需人才。
  中评社香港8月5日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交流促进联会主席龙子明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普及高等教育推动经济转型”。作者表示:“本港发展高等教育要‘两条腿走路’,除公帑资助院校外,必须鼓励高等院校发展私立大学,提供更多学额。加快普及高等教育,既打破本港学生升学难的困局,又吸引国际上的尖子生来港就读,提升本港劳动人口的素质,为本港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准备。”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末届中学会考落幕,逾12万名考生成绩揭盅,状元有所增加,但亦产生6400多名零分生。符合升读中六最低资格有58,000多人,但中六学额僧多粥少,平均2.2人争一个公营学额,逾三万“够分”考生无缘入读中六资助学位,需自行到直资或私校“扑位”,该类中六学额有8,600多个。但仍有逾23,000名符合最低资格的考生将落空,未能升读中六预科,或须报读副学士先修、文凭课程、转新制重读中五等。

     低学历青年太多窒碍发展

  每年高考放榜之后,舆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凤毛麟角的状元身上,却忽略了数以万计占高考生大多数的落榜者。香港中学会考是本港长期高度精英教育的筛选机制,最初是配合港大入学收生,其后是因应社会阶级划分,随着时代演进经历多番变化。中学会考制度自1978年正式确立,连同今年的末代会考,33年来已有逾430万名考生曾接受会考的“洗礼”,这项港人的集体回忆随着末届会考放榜而落幕。在港人的集体回忆中,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凭社会”(TheCredentialSociety),社会流动都是由文凭决定。正因如此,学校的教育基本上围绕两个公开试而设计,这种考试主导的教学模式和社会流动模式,忽略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育。更重要的是,在本港高等教育远未普及的情况下,考试主导的教学模式出现高淘汰率,不但中五的升学率已大幅减至5成,高考又再筛选淘汰一次,令大部分的学生失去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