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专题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梁羽生去矣,武侠传统丢否?

http://www.CRNTT.com   2009-02-05 11:15:50  


梁羽生先生
  中评社北京2月5日讯/上海《解放日报》日前载文“梁羽生去矣,武侠传统丢否?”文章说,武侠小说成了为数不多的能够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文类,甚至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文化形象输出的突破口;从民族文化的意义上说,梁羽生之后的武侠将何去何从,今天确实值得一思。全文如下:
  
  梁羽生先生于近日去世。他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之一。扼腕叹息之余,大众忽然开始了某种担忧:近几年武侠小说在金庸古龙之后,再难有新的大师备受推崇。武侠传统能否在现代继续下去?还是最终沦为影视剧的炫技而已?
 
  这种担忧放在十几年前,估计不值一提。 

  彼时,武侠小说还是不入流的“娱乐读物”,一大批年轻人虽被作品里的侠义豪情迷得心驰神往,做梦都想成为武林高手去匡扶正义,但看起书来却是遮遮掩掩,以免被长辈们奚落为“不务正业”。直到金庸的作品被选入教科书,武侠的文学研究方兴未艾,舆论才醒悟过来:原来“侠”的情结,是中华民族千古以来的文化传统。 

  从韩非子说“侠以武犯禁”,到唐代志怪传奇中的游侠模式,再到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试图建立武侠这一类型,“侠”的概念,一直是古代庙堂与江湖之间某种张力的隐喻,也是炎黄子孙如何看待正义、对待世间百态的民间价值观体系,故而儒、道、佛的哲思总是贯穿于江湖的恩怨纠葛。武侠小说,也就成了为数不多的能够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文类,甚至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文化形象输出的突破口。 

  从民族文化的意义上说,梁羽生之后的武侠将何去何从,今天确实值得一思。 

  首先的疑问就是:武侠小说在民国初年,只是众多通俗文化类型之一,可一个世纪过去后,一些戏曲民乐、古典读物在现代已面临生存危机,唯独武侠小说仍以旺盛的生命力,继续在现代大众文化领域飞扬驰骋。这是为什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