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汪毅夫:人类的仪式与田野的背景

http://www.CRNTT.com   2020-12-31 00:05:42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2月31日电(作者 汪毅夫)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有位青年学者告诉我,2020年12月,她分别在泉州后儛尾和漳州隆教两个闽南乡村做关于“送王船”和“抢孤”仪式的田野工作,现正在写田野报告。也是在2020年12月,我写了《从对王爷信俗的批评说起》,谈王爷信俗及其“送王船”仪式;今天要谈的则是“孝孤”同“抢孤”相连接的仪式,以及作为人类行为研究背景的田野。           

  台湾进士许南英《台湾竹枝词》(1886)有诗曰:“盂兰大会最闻名,鸡鸭豚鱼饭菜羮。一棒锣声初入耳,有人奋勇上孤棚”。在我看来,这是关于“孝孤”和“抢孤”相连接的仪式之简明版田野报告,其要点有:1.以“鸡鸭豚鱼饭菜羮”供奉孤魂野鬼(用闽南语说叫“孝孤”),这是同“抢孤”前后承接的“盂兰盆会”的主要情节之一,“盂兰盆会”虽同佛教有关,其供品(周莘仲《台海竹枝词》亦有句曰:“粱肉如山饷鬼门”)却是佛、僧不可受用的荤菜;2“盂兰盆会”必搭一高台,以作为“孝孤”和“抢孤”的平台,其上摆列祭品以供奉孤魂野鬼,这是“孝孤”,当一声锣响,人们一哄而上抢夺祭品,是为“抢孤”。其意在于先礼而后兵,当孤魂野鬼饱食之时驱赶之也。台湾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类学家李亦园教授曾经说,人类行为略可分为实用、交际和仪式三类。譬如,举杯而饮是实用行为,举杯劝君共饮是交际行为,举杯敬天敬地是仪式行为。“孝孤”和“抢孤”相连,属于作为人类行为之一种的仪式。人们希望借仪式保障人类生活免遭不测,这是完全正当的愿望。但是,当人们迷于仪式的效力而信之,便有了迷信的色彩。当然,同“送王船”仪式一样,“抢孤”仪式里也有娱乐、竞技的节目,是可以再现和保留的。  

  我在中国评论新闻网写的《田野的图像》里说:“自然科学的实验往往可以用重复实验来验证,自然科学研究往往要求可重复、可验证。作为文化人类学重要特征的田野工作,却有‘田野工作不可重复’的说法,并且有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和弗里曼的《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对萨摩亚文化的描述并不相同为例证,这是因为‘人不可踏进同一条河流’,田野是变化的,研究者也会有种种差异。然而,对同一田野工作点做回访式的研究,恰可因田野的变化而有清晰的历史的线条,因研究者的差异而有丰富的人文的色彩。清晰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可以构成田野的图像”。今天我还要谈的是,作为人类行为研究之背景的田野。以“抢孤”为例而言之,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抢孤”会有基本不变的一般情节、也会发生某些同背景、同所在田野有关的问题。譬如,在台湾移民社会和定居社会阶段,都有包括“孝孤”和“抢孤”的“盂兰盆会” ,但前期盛于后期。又如,漳州隆教属于畬族乡,畬族居民对“孝孤”和“抢孤”仪式的态度,是在隆教畲族乡的背景下、在隆教畲族乡的田野里的一个观察点。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