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两岸融合发展内涵与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8-08-19 00:04:02  


 
  在中观层次上,主要是从区域层面为台胞台企融入大陆创造良好区域制度环境和制度体系。诸如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两岸经济转型升级方向、两岸同文同种优势产业及当地化发展特点与方向辅导,为两岸产业合作与市场体系构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提供合作发展制度安排、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合作载体,为大陆互联网产业与台商传统产业对接升级、两岸现代服务业合作和创新建构创新驱动机制,在市场准入、同等待遇、投资便利、居民待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更大范围的包容性发展,培育两岸区域协调治理和持续发展中观治理和运作机制。

  在微观层次上,重点关注台胞台企个体与大陆其他个体、组织或社会间的关系与属性特征,加强大陆台胞的婚姻状况、居住条件、身心健康、工作就业创业发展等生态环境进行精细化调研分析、建档和服务。2017年对台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推进两岸民间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的参与度和获益面。研究出台便利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台商台企在大陆更好发展,依法维护台胞权益。”从个体融合便利性角度出台系列政策,如采取18位数字台胞证、提供台胞自助购取火车票服务、机场提供自助设备识别台胞证等,建构好“两岸间社会”对接微观基础。

  (三)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培育两岸融合文化元素,增强中华民族意识,遏制消解蔡式“文化台独”图谋,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两岸融合文化要素培育是推进两岸经济社会各领域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推动业态裂变,实现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内含的内在生命力。两岸融合文化元素承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增强文化认知,运用大融合思维、一体化思维谋求融合发展,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从“老思维”向“新思维”的转变,从传统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影视创作的“小文化”迈向国民经济的“大文化”扩展的高层次融合发展等特殊使命。两岸融合文化要素是加大资源挖掘、要素整合、产业融合,在各种业态之间架起桥梁,实现文化产业由初级阶段表层融合向高级阶段深层融合,实现从“浅融合”向“深融合”推进的重要精神纽带和内在驱动力。

  目前,台海局势日趋严峻,蔡英文民进党当局继续挟洋自重,已然紧锣密鼓全面施行“台独”策略布局。蔡英文520上台执政以来,全面加快布局和推进 “去中国化”进程,“文化台独”开道,目标直指年轻一代,不断地在年轻人中培养接班人,企望全面实现 “倾独”力量组织化与年轻化,“岛国前进”组织、“公民组织党”、“时代力量”等台独组织和力量在新兴的网络空间获得大发展;支持“台独”的岛内媒体持续污名化大陆,一再显示集体“反中”发展态势,引发台湾民众对未来、对两岸关系产生无所适从与焦虑;通过虚拟的网络传播和现实的街头运动,掀起了“台独”的社会化运动,致使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理性思考不断消散;网络传媒已经成为民粹主义的游乐场,导致台湾社会结构与价值体系的紊乱,撕裂着台湾民众对大陆深深的眷念与两岸关系发展的理性判断。 

  蔡英文民进党当局执政两年来,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披上“民主和民意”外衣,高举“和平与对话”的旗帜,以理性谦卑示外,以不立即触碰底线为掩护、为策略,逐步扩大和深化“去中国化”进程。蔡英文渐进式建构“边缘台独”系列工程,以量变求质变,全面持续推动“顽性台独”,走上了一条新的“蔡式台独之路”,企图实现台湾“和平独立”。“蔡式台独之路”已经启程蔓延,绑架欺骗选民真相败露。蔡式“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公然挑战血缘中国、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 。“蔡式台独”等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发展与蔓延,“文化台独”尤其是“去中国”与“反中国”的“台独教育”,是“台独”分裂势力“政治台独”总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挑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