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中评智库:新时代的两岸关系能否展现新气象 | |
http://www.CRNTT.com 2018-06-22 00:33:16 |
然而,北京上述对台政策仍具相当局限性,覆盖面有限,距展现新气象所需之格局与气度或仍不足。例如:(一)地方县市交流部分:前述蓝绿县市交流一刀切的差别歧视政策迄今尚未调整。(二)在登陆与未登陆人口部分:能够或选择到对岸发展的人终究只会占台湾全体人口的少数,许多人或家庭与这项政策并不会产生直接关连或受益。(三)两岸官方与民间关系:两岸民间交流持续深化或有助于两岸经社一体化,但台湾政府毕竟是民选政府,具有一定的社会民意基础。若两岸官方关系持续低宕或恶化,如台海紧张情势再度升高,或如五月有关世卫(WHA)再次成为两岸冲突议题时,则两岸民间社会的对立情绪,恐将侵蚀相关对台政策推动成效,亦不利于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因此,两岸关系若要能够行稳致远,以往“团结一小撮,打击一大片”或“争取少数人,却得罪多数人”的实践路径,是不宜长久的;最终仍须设法扬弃传统“蓝VS绿”及“民VS官”二元对立概念,摆脱过去“以民逼官”、“拉蓝打绿”的分化斗争心态。以建设性的辩证思维思考更长远的两岸关系发展,辅以对照检视既有政策盲点,未来两岸关系才有进一步走向真正“和合”的可能。 最后,回到有关政治基础问题。台湾方面认为两岸交流原本不应预设任何的前提;即使北京当局强调相关政治基础重要性,事实上,若真心想要化解当前两岸政治僵局,自可以从蔡英文前年就职演说中找到其所关切的“核心意涵”或基础条件。 正如民进党前主席、现任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董事长许信良所言:“两岸之间其实已经没有所谓的共同政治基础问题,只是不同的政治语言而已。”⑥今年2月陆委会副主委林正义表示,“蔡政府其实提到了政治基础,即表示‘1992年香港会谈的历史事实必须要尊重’;另一个政治基础是,处理两岸关系会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中华民国宪法》。有人说双方立场其实已经非常接近。就北京来说,要多瞭解背后的意涵。”⑦ 三、展望两岸关系的走势 去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以来,有关“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⑧这句话在许多重要场合不断被强调。去年两岸分别纪念两岸开放交流三十周年,换言之,今年也是下一个三十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开局之年。 如果没有当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的发展不可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不仅综合实力大幅增长,战略自信大幅提升,也改变了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既有面貌。正如当年两岸开放交流,也转变了过去三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此刻,回顾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当年中共内部开明派如何粉碎“四人帮”,更重要的是后续如何消除文革以来所形成的僵化思维及教条主义,打破“两个凡是”的政治禁锢,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高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旗帜,从而开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进程。这对我们思考当前两岸政治僵局,或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