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何军:提升两岸青年交流实效的三点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16-12-22 00:10:31  


 
  高度重视两岸青年在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上的重要作用

  何军说,青年是未来两岸关系的引领者。能否争取到台湾青年群体的民心,直接关系到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7日会见宋楚瑜一行时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他表示,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也一再强调,尤其要重视与岛内年轻人的接触交流,突出“三中一青”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台湾青年的实际情况,倾听青年同胞的声音,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两岸青年交流策略,切实增强两岸青年交流对台湾青年的持续正面影响力,以期使更多的台湾民众积极参与到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共同振兴中华的行动中来。

  全面掌握两岸青年在两岸关系认知上的差异与形成原因

  何军指出,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在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别。只有客观面对这些差异,才能在做台湾青年工作中有的放矢,提升针对性。

  一是两岸制度差异。从“两蒋”时期的“反共”“仇共”宣传到李登辉时期的“国家统一纲领”,陈水扁时期宣称 “统一不能以牺牲台湾的民主自由人权为代价”,马英九时期宣称台湾是 “自由民主的灯塔”,要 “引领中国大陆朝向自由民主的方向发展”等。两岸制度差异及台当局对大陆制度的丑化与攻击,加深了部分台湾青年对中共和大陆的错误认知,加大了建构中国认同的难度。

  二是媒体的影响。岛内媒体高度开放、自由多元,追求新奇、冲突、娱乐化的新闻理念,对于大陆的新闻报道选择性强,负面报道多、正面新闻少,加深了部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误解或偏见,他们对大陆民主法治与人权状况的印象和评价存有落差,这对他们的中国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台独”教育。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刻意删减有关大陆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课程,弱化汉语教育,强行推动 “台语”教学。在教科书中全面 “去中国化”,删除任何带有 “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 “统一”意涵的内容,千方百计地割裂两岸血缘、文化和历史联系。马英九上任后,没有从根本上清除 “台独”意识的毒素,对台湾青少年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四是“台湾主体意识”的滋长蔓延。自李登辉提出 “台湾生命共同体”和“新台湾人主义”以来,历届台湾当局无不强力灌输 “台湾是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的观念,削弱台湾民众的中国意识和中国情感。通过 “爱台湾”、“台湾人出头天”、“台湾第一”、“台湾前途台湾人决定”等主张, “台湾主体意识”把对台湾的政治认同从地域认同导向了 “国家认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