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三五”规划的三个问句

http://www.CRNTT.com   2015-07-25 07:22:08  


新常态下,五年规划不能再按照既有方法来制定,需要探索和改革,要对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保持平常心状态,而非拿出早年目标来硬性框定当下的发展。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今年是“规划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亦是“十三五”筹划。

  财经国家周刊发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同三文章表示,当下的宏观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等国家战略必须成为新增长极,如何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此加以充分谋划、有效布局,且如何增强规划在下一个五年中的可执行性,均是棘手问题。

  总体上,“十三五”规划将面对三个问句:一是如何说清“走出去”的钱从哪儿来,国内需求和“走出去”资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对投资忌讳莫深的态度,科学理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三个问句回答好了,下一个五年或许会走得更稳、更扎实。

  “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文章认为,“十三五”区别于“十二五”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国家对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态度、方式的改变。

  早年,中国强调韬光养晦,经济活动与境外国家之间存有一层“防火墙”,即便提倡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但始终与外界存在隔绝。期间,中国走过一段漫长的“引进来”岁月,并在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开始尝试抵御“引进来”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冲击。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思索“走出去”寻找新增长极这一新课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抵御冲击,而是如何“走出去”影响世界,展现大国风范,扛起大国责任。

  这其中,资金问题可谓主要难点——“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去年北京APEC会议召开至今,中国在全球合作以及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中“许诺”出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安排。但事实上,中国境内大到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小到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改革等民生工程,都对资金充满了渴望。由此,“十三五”规划该如何平衡好资金的内外需求?

  最热的答案,莫过于动用中国现有的近4万亿元外汇储备,强化其多元化投资。

  因此,注册资本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就由外汇储备、中投公司和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共同出资,其首期100亿美元资本金中,外储投入65亿美元,为最大出资方。同样,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其中国出资部分也基本由外储“扛大旗”。

  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中投公司以外储注资成立时,其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是通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来分期注入的,而非凭空派生货币。

  但现今各种战略性资金安排或很少依照上述规矩,丝路基金、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均有外汇储备直接注资。

  毋庸置疑,“走出去”意在提升综合国力、寻找经济新增长极,但目前国内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医疗和教育改革等诸多民生问题,应当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综合考量。

  当下,建议多以财政资金为种子来引导民间资本、商业资本进入,避免顾此失彼。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