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东北失速看经济增长版图变迁

http://www.CRNTT.com   2015-07-22 07:28:37  


 
  从发展阶段来看,东三省城镇化率在50%~70%之间,属于城镇化的中后期。东北城镇化水平高与老工业基地密切相关,这也使得东北的城镇化质量并不高。东北国有企业比重高,在历次的国企改制中,大量工人下岗,很多人生活较困难。

  东北三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已经过去,内生增长动力不强,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各项要素开始流出。在所有要素中,用脚投票的劳动力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要素。近两三年来,东北三省人口增速逐年放缓,吉林和辽宁每年仅增长1万人,黑龙江人口在2014年已呈出负增长,减少2万人。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就业,成为许多东北人走出家门的主要去向,特别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及其他年轻人。这不仅是人口流失,更是人才流失。

  除了人口外流,东北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口问题。一是低生育率。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出生率(某年每1000人对应的活产数)分别为6.49、6.62和6.86(黑龙江为2013年数据),大幅低于全国12.37的平均水平;辽宁、吉林、黑龙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0.26、0.4和0.78(黑龙江为2013年数据),大幅低于全国5.21的平均水平。

  二是老龄化。超低的出生率和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离开,使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快速的老龄化趋势。201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10.2%、9.6%和8.9%,在短短十年内分别上升1、2.2和2.1个百分点。辽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吉林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6.56%,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5.5%。更糟糕的是,气候和饮食习惯还导致东北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全国最高,对老年人的健康形成很大威胁。

  总之,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力的外流将会使得中小城市出现空城,房地产市场面临危机,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安全。东北一些老工业基地如齐齐哈尔市已经开始显露出这样的颓势。

  理论上,孤立地探讨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意义不大。因为地区不同于国家,人口是自由迁徙的。所以,即便一个地区的城镇化率已经较高,在本区域内部的城乡结构转化潜力不大,但由于其强大的辐射吸纳能力仍可能形成“城镇化率提升趋缓、外来劳动力快速增长”的格局。

  例如,2013年全国性特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城镇化率分别高达86.3%和89.6%,但两个城市近年来每年新增人口仍高达几十万。广东省也是同样的情况,近20年来每年人口新增超过50万,2014年劳动人口占比76%,较十年前上升近10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这些全国性特大城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超高,但仍在吸引全国人口的流入,人口年龄结构在改善,人口红利仍在释放,城镇化效应还在显现。

  还有一些省份或城市,它们的魅力尚未获得全国人民的青睐,但属于周边省份中的佼佼者,从而形成一块区域性的高地,吸引周边省份人口的流入。比如西部的某些地区,在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后承接了东部原有产业,本省打工的劳动力开始回流。再加上本身城镇化水平偏低,后备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由当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高效率部门带来的结构转化效应还是很大,它们已经并将迸发出巨大的增长动能。

  从工业化进程来看,2010年,大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在七大区域中居倒数第二位,仅略高于大西北地区。而同期,全国整体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七大区域中已有四大区域进入工业化后期,包括东北三省。大西南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在承接东部产能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2014年,重庆、贵州GDP增长率分别高达10.8%和10.7%,分别是全国的状元和榜眼;四川省GDP增长率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与大西南地区相比,东北三省不仅自身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更重要的是其周边没有更加落后的省份发挥着劳动力蓄水池的功能,使得东北三省的人口只出不进,人口红利近乎衰竭。

  从东北失速看中国经济增长版图的变迁

  文章指出,东北经济的失速有其外部动因,也有内部深层次的原因。从内部看,东北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较早,“两化”所能带来的增长红利不断衰减。由于东北产业结构决定了其顺周期的特征,所以金融危机之后,在经济刺激下,中国经济强势反弹,带动东北经济逆市上扬,暂时掩盖了其增长红利衰减的现实。随着全国经济在2012年逐渐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东北经济的外部需求骤降,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以补上增长缺口,从而产生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东北经济“坍塌”现象。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地将是一批全国性的一线城市和区域性的特大城市。全国性的增长高地主要指为数不多的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可以凭借历史形成的优势,长期享受外来优质人口流入带来的人口红利。地方性的增长高地则指自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周边省份农村劳动力充裕,且已具有相对成熟的区域性大城市,如重庆、成都等西部重镇,能够享受本地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沿海务工人员的回流双重人口红利,从而成为地方性的增长高地。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洼地将是和东北一样,产业结构单一偏重,易受全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且自身工业化、城镇化潜力不大。近年来,随着东北资源不断减少,能源经济带开始西移,西部的能源地位逐渐抬升,煤炭、石油等资源同样丰富的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始崛起,但它们在不久的将来或将面临东北现在的考验。

  从东北失速看中国经济增长版图的变迁,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一定时期,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区域分化仍将继续。一部分地区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升级比较顺利,将进入稳定的中高速增长;一部分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红利充沛,有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一部分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已经较高,人口红利短缺,转型升级任务比较艰巨,将有可能进入低速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