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反腐下的“懒政”实质还是腐败未能除根

http://www.CRNTT.com   2015-04-04 09:35:32  


  中评社北京4月4日电/反腐高压成常态,“不敢腐”渐成气候。然而,另一个极端也出现了: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一些官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软拒绝”, “不吃、不拿、也不干”,不跟企业接触,能躲就躲,能避就避,不接电话、不批文件,政商关系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背对着背”。

  廉洁、高效是理想的施政状态,是行政治理改革的终极目标。反腐的初衷,无疑是构建起健康的官场生态,反腐虽在一定程度产生了让官员“不敢腐”的效果,但导致懒政和行政效率低下,这显然不是理想的结果。反腐导致官员不作为,这种担心早就有,甚至成为某些人敌视反腐的借口。

  因为反腐而不作为的官员,大概出于两种心态:一是怕受牵连,担心在与企业等主体打交道时,遇上“不乾净”的对象,或不知不觉陷入污泥而被染,或者对方出事时“拔出萝卜带出泥”,因而以躲和避来保全自己;二是对反腐持不满,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能以不作为的形式消极对抗。

  这可苦了企业。虽然近两年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政府”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毕竟与市场需求和社会期待仍有差距,甚至职能部门设置互为前置的审批事项让企业难以适从,一项业务近8个月没办下来的事情还在出现。也就是说,企业仍要频繁进出政府职能部门,盖这样或那样的公章,得到这样或那样的许可,如果官员对企业避而不见,企业就只能干着急了。

  反腐是为了廉洁,更是为了高效,廉洁的政府一般不大可能低效。解决了廉洁问题,必然就能解决官员激励和监督约束的问题,从而为高效行政打下基础。一个能有效控制腐败的政府,必然有健全的机制促使官员高效工作。事实证明,廉洁水平比较高的政府,其行政效率也往往比较高。

  懒政的存在,尤其是因为反腐而故意不作为,恰恰是因为反腐没有进行彻底。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其事,“混”字当头,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不但白花纳税人的钱,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阻力。对付懒政,必须将反腐进行到底,把那些为官理念不正、一心为了捞个人好处、占着官位不办事的官员,都清理出公职人员队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