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考验宏观调控定力的关键时期已到来

http://www.CRNTT.com   2015-02-13 09:30:06  


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不是一种原因单一的金融政策操作,而是综合衡量了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社会之后的一种综合决策过程。
  中评社北京2月13日讯/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在2015年年初延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CPI和PPI数据,当前国内的通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8%,创下自2009年11月同比增长0.6%以来的最低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同比已连续35个月为负值,创下近30年工业领域期限最长通缩。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员周子勋文章表示,目前通胀连续低行以及工业领域连续通缩局面,与稍早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高度吻合,表明2015年伊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不久前公布的1月PMI回落至50%荣枯分水岭下方,反映制造业自2012年10月以来再度收缩。由此可见,2015年一季度对中国经济是个不小的考验。

  一方面,总需求疲弱,尤其是内需疲弱是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并因此大幅降低了通胀压力,也抑制了企业压库存的动力。这都和我国产能过剩处理仍在进行、中国经济正经历阵痛转型有关。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也对国内的相关价格施加下行压力。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个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约0.07个百分点。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逐步展开,以及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趋势难以逆转,未来一段时期使CPI和PPI承压的主要因素仍会发挥作用,这也使得中国经济的通胀水平难以迅速逃离低行区间。

  文章分析,由于春节因素,国家统计局并未公布1月份的高频经济增长数据(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而是与2月份合并发布。依据当前形势判断,两项数据均有可能进一步回落,为全年经济增速放缓定下基调。当前拖累经济下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房地产投资,从最新数据看,尽管2014年央行房贷新政以来,房地产去行政化的措施已经较多,但在大周期拐点和库存压力下,开发商对新开工和拿地并不积极,去年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甚至出现-2%的增长。同时,作为政府对冲经济下行的主要抓手,虽然去年10月以来发改委累计批覆了近2万亿元的基建项目,但由于资金条件偏紧以及中央清理融资平台、推进财税改革等原因,基建投资增速欲振乏力。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下行趋势预计将继续传导至2015年,如若考虑到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快速城镇化已经终结,这样的下行趋势可能还将持续更长时间。

  而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1月进出口、出口与进口全线负增长,凸显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阵痛,进一步做实了经济减速超预期的判断。其中,虽然净出口因为进口下滑幅度比出口大,在1月份同比扩大了87.5%,看上去似乎是“好消息”,但这种衰退型顺差并不能反映外贸进出口之于经济增长的全部。一方面,进口负增长凸显出内需不振;另一方面,出口负增长则将削减为支持出口而新增的资本开支,从整体上看,对经济增长依然是十分不利的。唯一的安慰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因此,进出口的负增长并非无法接受。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