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带一路”战略的多重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15-02-08 09:10:50  


 
  金融合作方面,加快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债券基金,建设亚洲信用体系研究中心,并使之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十年争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达成本币互换协议和本币结算协议,争取人民币成为沿线主要国家储备货币。

  区域发展方面,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向西开放新高地,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桥头堡和重要门户;发挥沿海地区龙头引领作用,构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打造一批内陆型经济开放高地。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方面,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并进、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向西开放、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成功,以我为主的亚太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态势基本建立,沿线国家形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第二,在外交上,增进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逐渐做大中国在沿线国家全方位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中国外交软实力和巧实力,提高我经略周边的能力,扩大我安全战略的回旋空间,维护中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西进、南下、北上、东拓的总体外交布局,形成更为开放、更为包容、更为信任、更为亲和的新的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确立我新型大国地位,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西进即增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关系,特别是与中亚国家关系;南下即扩大与东盟的合作,处理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北上即获取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东拓即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消除日本的疑虑干扰。

  第三,在文化上,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精心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品牌,努力搭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密切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科技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巧实力,形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整体合力,占领世界文化的制高点,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让相互尊重、平等包容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使沿线国家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建设者和真正受益者,为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奠定坚实的文化基赐民意基础。

  第四,在安全上,除了传统的军事领域之外,在信息、灾害、食品、航道、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跨国犯罪、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努力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提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近期要维护好国家能源安全,满足反恐战略需要;远期要增强和巩固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优势,从根本上破除追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武力至上的旧安全观,积极宣传和践行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对话机制,构建安全合作模式与架构,建立与主要沿线国家的安全合作新方式与新机制,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共同担当起维护沿线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任,通过合作满足成员国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需要,保障沿线各国持久安全,推动相关国家形成责任共同体,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沿线地区安全之路。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