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邓聿文:从马云助建12306看国企投资腐败

http://www.CRNTT.com   2015-01-29 11:00:18  


 
  此事前段时间被媒体报道,才为人所知。如今中国资本过剩,正在寻找海外投资市场,一些国企尤其像中石油这样的垄断国企在海外大肆展开收购,由于不熟悉海外市场、法律和社会制度,又不愿做艰苦的市场调研,致使很多投资都打了水漂,而名之曰“交学费”。虽然海外并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但这样的“学费”未免太大,实际上,乃有意为之,可以说是国企决策者利用对企业经营权的掌控及信息优势,内外勾结,逃避监管所致。国企的所有者缺位,导致无法有效监督国企经营者的决策,这会使得后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只从个人偏好和利益出发,而不太考虑市场风险或者管理能力。而这样做,除了权力的自负外,就是因为腐败。所以,国企的重大投资项目往往是权力寻租、腐败易发的“重灾区”。例如,中石油在在前任掌门人蒋洁敏的带领下,曾拨付巨资赴海外收购油田,2009年至2013年这五年间共在海外资产上花费250亿美元,资本开支达到2410亿美元。这中间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入个人腰包,想来不是少数。

  出现这种投资腐败,根子就在于它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实际是无主资产,表面上,国企之上有国资委和组织部门管着,国企内部还有纪委和监事会监督,但组织部门主要考察国企领导人的政治忠诚度,国资委虽然考核资产经营和企业负债情况,然而,正如业界人士认为的,由于存在多级委托-代理关系所造成的软约束,虽然国企也在推行问责制,但事实上这一制度多半流于形式。

  一些代理人往往通过所拥有的决策控制权和信息优势,获取种种私人收益,而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只有在满足私人收益的同时才会被选入他们的决策集。至于企业内部的监督,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边缘化,空有一个监督形式。

  因此,解决国企的投资腐败问题,根本办法是减少国企数量,在这一前提下,在国企内部建立起实质性的而非形式上的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如像一些学者提出的,建立企业经理层向董事会、董事会向股东会的逆向逐级汇报,以及股东会向董事会、董事会向经营层的顺向逐级问责;中层管理者向高管负责的完整的问责体制。再者,投资事项还必须及时向监管部门和大众公开。当然,针对不同对象,公开的范围不一,但原则是除非涉及到企业机密,否则,都要公开。

  国企投资腐败伴随着企业的建立就一直存在,从这个角度说,它是一种制度腐败。马云助建12306,不过是再次掀开了国企投资腐败的一角。当下正在开展的反腐运动以及新一轮国企混合制改革,或许有助于遏制国企投资失败与腐败,但要治本,必须寻求国企治理机制的再造。
  
  原标题:邓聿文:从马云助建12306看国企投资腐败 (邓聿文为资深媒体人)

  2015-01-27 08:21:34来源:财经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