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应淡化GDP目标值

http://www.CRNTT.com   2015-01-21 09:35:03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淡化GDP目标值,由过去的盯住经济增长目标值的经济增长旧思维,转变为由质量反推经济增速的经济发展新思维。
  中评社北京1月21日讯/前一阵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会议并未给出2015年具体的增长目标,但2015年“两会”上政府会将增长目标下调到什么水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这种对经济增速的过度重视,反映了市场仍以经济增速为中心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思维惯性。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周隆刚文章表示,以GDP为核心的经济指标考核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GDP为导向也带来了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应淡化GDP目标值,并由此改变以往盯住增长率目标的旧思维,重塑经济发展新思维,才能真正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很难准确预测合理增速

  文章称,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尚处于探底过程中,很难准确预测合理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项驱动,而当前中国这三项对经济的驱动力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弱化。

  以增量资产产出率(ICOR)指标衡量中国投资回报率,该指标值越高则表示投资效率越低。1978~1987年中国的ICOR均值为4.2,1988~1997年ICOR均值上升为4.6,到了1998~2007年ICOR均值降为4.5,而次贷危机后,中国投资效率明显下降,ICOR均值上升为5.8;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2012年为9.37亿人,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为9.2亿人,较上年下降240万人,2030年前劳动人口将继续稳步减少;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估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速的贡献已从危机前3%~5%的水平降低到2012年1%以内。

  经济下行压力虽有加大趋势,而各项经济改革措施也在有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取得了很大进步。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消费比重也超过了投资,此外,也出现了就业压力减小、企业盈利水平趋于稳定、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等良好态势。因此,在经济转型期间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速本身就具有很大难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