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央企高管降薪:好事还是坏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9-02 11:52:52  


 
但在当今中国,给央企高管高薪同样也很缺乏理由

  不合理的薪酬差距同样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前面提到,如果一个企业薪酬结构是一个金字塔状,越晋升获得的薪酬奖励越大,那么将形成一个很好的激励和竞争氛围。但要实现这一局面,前提是晋升通道公正透明,让员工能够看到明确的上升通路。而如果晋升通道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或者来源时,人们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公平性的认识。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会偏好公平,即不仅关注自己的收益,还通过与他人收益进行社会比较关注收益分配是否公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薪酬差距过大,职工的薪酬满意度会下降,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导致职工对组织目标的漠不关心和企业凝聚力下降,从而影响了企业业绩。这就是所谓“社会比较理论”。

  在国企,由于经营者并不是企业拥有者,企业的业绩并不是最需要考虑的,自己获得的报酬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当企业薪酬结构差距过大时,企业经营者并没有动力缩小这个差距来唤醒普通员工的动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所以,在很多国企,员工的士气、工作面貌都比不上看重企业整体效率的私企。

  目前央企高管的选任方式、考核制度更是加剧了社会对其不信任

  从更广义范畴来说,央企高管坐拥高薪,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为会给人一个印象:反正央企高管也不是靠能力提拔上来的,而是做官做得好才当上了央企高管,坐拥高薪。这种印象甚至会伤害整个社会的工作士气。一个典型例子是:中国足协前常务副主席谢亚龙在承担万千骂名后,跑去了中体产业当董事长,获得了百万年薪。

  类似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许多央企或者国企高管根本就是政府官员卸任后去养老捞钱的。如据中央第四巡视组通报,吉林省有多位副省级领导干部违规担任金融机构董事长,其中受贿1919万元已被判无期徒刑的吉林省原副省长田学仁,退休后便选择任吉林银行董事长“发挥余热”。青海银行、浙商银行、齐鲁银行等一批地方国资持股银行高管,也调任自政府官员,部分官员“跨业”前并无企业经营经历。

  而且,这些高管不管把企业经营得怎样,还往往旱涝保收。例如,成都银行年报显示,其行长、副行长等管理层平均薪酬多年上百万元,水平频频赶超五大行。然而,2012年其净利润增速从48%缩水至5.74%,同比放缓近九成,成为业绩最差的排队上市银行。某银行上海分行去年因坏账核销,利润从50亿元骤降至2亿元,降幅超过九成,高管薪酬却未受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